通按照王世充編導的劇情,在東都城中四處謊稱自己接連三次在夢中見到了周公。

“周公”指的是周公旦,其是西周初年的傑出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幫助建立了周朝。他制定了禮樂制度,為周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被世人尊為“元聖”,是儒學先驅,其思想和實踐對後世儒家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世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會,周公代表著智慧、權威和正義,是上天在人間的代表。因此,王世充利用人們對周公的敬畏和崇拜心理,編造張永通夢到周公的謊言,試圖藉助周公的神聖形象來增加謊言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王世充則立即進入這個自己編導的劇情,假裝對張永通夢到周公之事很好奇,趕忙命人找到張永通前來向自己傳達所謂周公的“旨意”。張永通來到朝堂後,面對群臣一本正經的說到:“周公說李密大逆不道,為禍四海,天人生怨,應當由王世充將軍率領軍隊協助其攻打李密。”

此言一出,滿城皆知“元聖”周公評價李密不是“好東西”,要求王世充引兵討伐李密。

不僅如此,王世充還為周公在東都城中專門建立廟宇,每逢出兵之時,必定先到廟中莊重地上香祈拜。同時,他又指使巫師設場做法,大肆宣揚周公想要讓僕射王世充即刻討伐李密,參與討伐李密的將士將會以此建立功業,如果不立即出兵,士兵都會染上瘟疫死去,命喪黃泉。

因為東都城中的隋軍士兵大多是楚人,迷信思想頗為盛行,聽聞此等妖言邪語,皆信以為真,紛紛請戰。

因地域文化傳統因素,古代楚地巫風盛行。楚地主要指的是古代楚國所轄之地,其範圍在歷史上有所變化。最初楚地主要指的是今湖北西部山區和江漢平原一帶,後逐漸向西溯江而上擴充套件到今四川東端,向北溯漢水而上擴充套件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陽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擴充套件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東沿淮水和江水擴充套件到今河南東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東南部、江蘇、浙江一帶。

楚地在古代就有著濃厚的巫風傳統。從先秦時期開始,楚地的巫術、祭祀等活動就十分活躍。例如,在楚國的宗教信仰中,存在著大量對自然神靈、祖先鬼神的崇拜和祭祀儀式。這種巫風傳統在民間廣泛流傳,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楚人對超自然力量有著較強的敬畏和信仰之心。

楚地的文化傳承中,神話傳說、鬼神故事豐富多樣。這些傳說和故事透過口口相傳、民間藝術等形式代代流傳,不斷強化了人們對神秘事物的關注和信仰。比如楚地的神話中有許多關於神靈、精靈的故事,這些故事描繪了超自然力量的神奇和威嚴,使得楚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和相信神秘事物。

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因素,隋末唐初,天下大亂,戰爭頻繁。楚地的百姓和士兵也深受戰亂之苦,生活充滿不確定性。在這種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往往會尋求一種精神上的寄託和安慰,而迷信思想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求。他們希望透過祈求神靈的庇佑來獲得平安和保護,擺脫戰爭的苦難。

在當今科學角度來講,在古代,楚地民眾由於缺乏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科學解釋,他們對許多無法理解的事情往往歸因於超自然力量的作用。例如,一些自然災害、疾病等,人們會認為是神靈的懲罰或鬼神的作祟,從而更加相信迷信的說法。在楚地軍隊中也不例外,士兵們面臨著生死考驗時,需要有強大的精神支柱來支撐他們。迷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凝聚軍心的作用。透過傳播一些神秘的說法,如夢到周公指示作戰等,能夠讓士兵們相信自己的行動是得到神靈支援的,從而增強他們的戰鬥意志和信心。

因此,古代軍隊的將領們為了更好地指揮軍隊,時常會利用士兵們的迷信心理。他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