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唐王欲斬李靖,秦國公刀下救人喜獲神將(第2/3頁)
章節報錯
的軍事才能評價極高,這種稱讚體現了李靖在軍事理論上有著極深的造詣。
楊素我們前文已介紹過,他生前曾指著自己的座位對李靖說:“卿終當坐此(意為李靖肯定能當上宰相)。”此外,楊素還評價李靖:“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這表明楊素不僅認為李靖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還預見到他在政治上的成就。
李靖能被這兩位立下過赫赫戰功、位高權重的老前輩誇獎和認可,可見其才兼文武、謀略超群,是出將入相的綜合型人才。只可惜,隋煬帝楊廣終非伯樂,沒有一雙慧眼能識賢良之才。
再說李世民進入殿中,力贊李靖是位難得的英才,對唐王勸說道:“父親大人,韓擒虎、楊素兩位老軍事家相中的人,絕對不會錯,如果能為唐王您所用,必將如虎添翼,立下大功,請父親赦免李靖,封賜官銜吧。”
李淵聽後,沉默良久,最後同意放過李靖,李世民親自前往刑場給李靖解綁,李靖被召入李世民幕府,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成為歷史中的傳奇人物。
至於李淵為何沒有爽快地答應放過李靖,後來的史學界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即源於李淵曾求助李靖蒐集寶馬卻被拒絕的故事。這件事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均有記載:
李淵擔任衛尉少卿之職時,是一個“掌旗”的,楊廣經常當著群臣的面羞辱李淵,說他是“阿婆面”,對此,李淵雖然非常憤怒,但苦於面對的是皇帝,也只能忍氣吞聲。李淵的妻子竇氏就勸他,楊廣愛好聲色犬馬,建議李淵投其所好,將他珍藏收集到的寶馬良駒送給楊廣,李淵聽後照辦,忍痛割愛將好不容易蒐集到的多匹寶馬良駒送給楊廣,果然緩解了二人的關係。
李淵那時還是個普通官員,資源有限,他找到當時掌管車乘、牧馬,擔任駕部員外郎的李靖,希望他能幫幫自己,找些寶馬,但沒想到李靖毫不客氣地拒絕了。
李淵此次捉住李靖,想到其以前一點都不講情面,非常氣惱,所以,想要藉此機會殺掉李靖。
筆者認為,以李淵的帝王胸懷和他謙虛待人的品質來看,雖然求人被拒可能會讓他心中稍感不悅,但不太可能因此而記恨幾十年,更不至於想要置人於死地,何況自己腳跟尚未站穩,正是用人之際,怎會忍心殺死李靖這樣難得的人才呢?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是唐朝傑出的軍事家,被後人尊稱為“大唐第一名將”,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為唐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圖畫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靖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他曾對父親表示,大丈夫應當建功立業,追求富貴,而非僅是讀書。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隨李孝恭(唐朝初期的傑出將領和宗室成員)平定江陵,擊敗蕭銑,為唐朝統一南方立下汗馬功勞。
貞觀三年(629年),李靖以定襄道行軍總管身份,率領三千騎兵夜襲定襄,大敗東突厥,擒獲頡利可汗,為唐朝開拓北部邊疆。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再次掛帥,西征吐谷渾,大獲全勝,為唐朝鞏固西部邊疆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靖著有《六軍鏡》三卷,雖已散失,但其軍事思想在後世廣為流傳。他還有《李衛公兵法》等兵書,對後世軍事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李靖晚年多病,但仍被唐太宗李世民重用,直至貞觀二十三年病逝,享年七十九歲。他被追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景武”,並配享昭陵。
李靖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晚唐以後被追封為“靈顯王”,南宋時又被追封為“輔世靈佑忠烈王”。李靖是一個在多部中國古代神話書籍中出現的重要角色,他的形象和故事隨著不同的文學作品而有所變化。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