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李世民再戰淺水原,逼降薛仁杲滅西秦(第5/6頁)
章節報錯
他率領的軍士們也像是聽到了衝鋒的號角,精神大振,與李世民等人緊密配合,一同對敵軍展開合擊。
片刻,唐軍主力也前來迅速接應,內外夾擊敵軍,喊殺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宗羅睺的軍隊本就在此戰鬥許久,疲憊不堪,如何禁得起這前後夾擊的強大攻勢。眼見抵擋不住,就像一群無頭蒼蠅一般四處逃散。李
世民當機立斷,指揮大軍乘勝追擊,一時間殺敵數千。而後他親自率領兩千多精兵,馬不停蹄,一直窮追不捨。
李世民的表舅竇軌,眼見唐軍要趁勢追擊,擔心兵力疲憊,急忙勒馬攔住李世民,滿臉憂心,苦苦勸道:“薛仁杲尚佔據著城池,且城防堅固無比。我軍雖說是戰勝了宗羅睺,但絕不能輕敵冒進啊!我們應當暫時收軍,讓將士們休養生息一番,然後再斟酌如何進攻才是上策。”
李世民目光中透著堅毅與果敢,說道:“舅舅,我已深思熟慮。如今我軍士氣高漲,勢如破竹,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萬不可錯失。舅舅且莫多言。”
於是,李世民親自率領主力大軍朝著薛仁杲所居的折摭城進發。
薛仁杲將兵列於城外,與李世民隔著涇水對峙。兩軍相對,尚未交鋒,薛仁杲手下大將渾乾等人,見己方大勢已去,心灰意冷之下,竟然渡過涇水投降了李世民。
薛仁杲目睹此情形,心中知曉大勢已去,猶如困獸猶鬥,急忙帶兵退入城中。
此時,天色漸暗,李世民的大軍卻源源不斷地趕到,迅速合圍折摭城。到了半夜,城中許多守將或被困境所迫,或見大勢已去,便拽著城牆上的繩索,悄悄攀緣而下,紛紛歸降李世民。
薛仁杲見勢,終於明白已然是窮途末路,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寫好了降書,開城投降,並親自迎接李世民的大軍進城。
李世民入城之後,收穫頗豐,收得精兵一萬多人,百姓五萬多眾。
唐軍將領安置好軍隊後,皆來向李世民祝賀,心中滿是欽佩,卻又帶著幾分好奇,問道:“元帥一戰而勝,既未動用步兵,又未曾使用攻城器械,卻能兵臨城下。我等皆認為此城難以攻克,不想不到一日,便成功拿下,恰似元帥您之前所預料一般。敢問元帥究竟為何如此厲害,竟能料事如神,建立如此奇功。”
李世民朗聲道:“宗羅睺麾下的兵力皆是隴外兵士,而非其親身衛隊,我不過是巧妙出其不意,方才將其打敗。敵軍戰敗之後四處逃散,雖說傷亡並非眾多,但若是我軍停步不追,他們必然皆入城中,再被薛仁杲安撫收編,那便又成了一支強勁之師。屆時,他們據城固守,我們再想攻打,將會難上加難。唯有乘勝而急攻,讓那些逃散之敵無法進城,四處躲避,不能合兵,如此一來,折摭城的守兵力量便會空虛,加上薛仁杲及其將官已嚇破了膽,無心謀劃,不考慮投降又等什麼呢?所以我軍定能成功破城,逼其投降。”
唐軍將士們聽了他的這番解釋,皆對李世民心悅誠服,一齊下拜,敬佩地說道:“元帥真是神機妙算啊,我等實在差得遠嘍。”
李世民謙遜地回應道:“我之所用不過是謀略,而功成名就乃是眾將士奮勇作戰之功,我等皆是為國家建功立業,又何須分彼此呢?”
李世民在平定薛仁杲軍隊後,面對大量降兵,展現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寬廣的胸懷。他並沒有像其他將領那樣對降兵心存戒備,而是選擇信任他們,將他們交給薛仁杲的兄弟以及宗羅睺、翟長孫等原屬薛仁杲的將領統領。
這一舉動不僅安撫了降兵的情緒,也贏得了他們的忠誠。
一天,李世民帶著這些降兵外出射獵。秋日的陽光灑在廣袤的草原上,馬蹄聲伴隨著歡聲笑語,氣氛輕鬆而融洽。李世民騎在馬上,目光掃過眾人,心中暗自思量:“這些人曾是敵人,但如今已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