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見強攻不下,決定改變戰術。他觀察到弘農郡的護城河雖然寬闊,但有一處地方因為連日的雨水沖刷,土質變得鬆軟。於是,他秘密地調集了一批工兵和攻城器械前往那個地點。工兵們迅速挖掘地道,試圖從地下突破城牆。與此同時,劉文靜在正面戰場上繼續製造聲勢,佯裝發起大規模的強攻,以分散敵軍的注意力。 敵軍被正面的攻擊所迷惑,將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那裡防守。他們沒有察覺到地下潛藏的危險。地道不斷延伸,終於接近了城牆的根基。工兵們在城根下放置了炸藥,點燃引線之後迅速撤離。隨著一聲巨響,城牆在這一處轟然倒塌,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看到城牆被攻破,劉文靜抓住戰機,親自率領騎兵部隊從缺口處衝入城中。城內的敵軍頓時陷入混亂,紛紛舉械投降。弘農郡的守軍將領見大勢已去,最終也率領殘部投降。

劉文靜進入弘農郡後,迅速穩定局勢。他安撫城內的百姓,宣佈唐王的仁政,承諾不會騷擾百姓的生活,並且減免賦稅。城中的百姓對劉文靜的到來表示歡迎,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就這樣,劉文靜成功佔據弘農郡後,以此地作為基地,率領唐軍成功擊敗了周邊的隋軍和其他反叛勢力,使這些地區歸屬唐王管轄。

此時,李密和劉文靜都想率先攻進洛陽城。

洛陽東部,李密極大地削弱了王世充的軍事力量,對東都洛陽城虎視眈眈。而洛陽城西方,唐軍又攻取了弘農郡,拿下洛陽是早晚的事。

我們講到過,洛陽地理位置優越,是連線關中與江南的重要樞紐。誰奪取洛陽,誰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區,進而威脅隋朝的統治中心。另外洛陽城防堅固,資源豐富,攻佔洛陽後可以為軍隊提供穩定的後方基地,還可以增強自身的軍事實力。

尤其是唐王李淵,佔據了隋朝舊都長安,若再將東都洛陽收入囊中,便更能樹立起自身的正統地位,吸引更多的反隋勢力加入,增強起唐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那麼,在當時複雜戰況之中,誰能率先攻下洛陽城入主中原呢?一切答案,都隱藏在即將爆發的激烈戰爭之中。

我們下章再接著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