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人之美的楊玄感之亂(第2/5頁)
章節報錯
但實際上已開始採取措施架空其權力,雖然加封楊素為楚國公,賜予其巨大財富,但實際上卻削弱了他的實權,限制了他參與政務的機會。
楊素知道自己受到隋煬帝的猜忌後,曾對其弟楊約(楊約在隋朝參與了廢立太子楊勇的陰謀,協助楊廣奪取皇位,隋煬帝楊廣繼位後,曾任內史令,後因偷偷祭拜楊素之墓而被彈劾免官)說:“我恐怕活不長了。”
不久後,隨著隋煬帝的猜忌日益加深,楊素內心不堪重負,為了自保,選擇效仿箕子、孫臏之典故,拼命購買田產房屋,早晨拆掉房屋,晚上又重建,試圖透過以揮霍錢財、裝瘋賣傻的方式來韜光養晦,避開禍端。
當隋煬帝楊廣得知這位“愛臣”生病後,竟也很默契地配合著楊素的表演。以“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的方式,安排御醫給楊素看病開藥,非常關心體貼的送去了虛心假意的關懷。楊素呢,也很入戲,故意表現出對調養身體的不在意,拒絕服藥,並擺出一副看破紅塵、一心要死的虛弱之態。以求楊廣卸下防備之心,保住性命。
可是,以隋煬帝楊廣猜忌成性、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怎會輕易放過?楊廣頻繁派遣御醫探望,表面上是在關心楊素的健康狀況,實際上是在行佛口蛇心之事,盼著他早日去世。《隋書·楊素傳》記載:“素寢疾之日,煬帝每令名醫診候,賜以上藥。然密問醫人,恆恐不死。”可謂是“仁義豈有常,肝膽反為賊。”
久而久之,楊素被隋煬帝楊廣的猜忌和打壓折騰的身心俱疲,裝病變成了真病,連氣帶怕,於公元606年在豫州飛山裡第(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留固鎮前莊營村)去世。慶幸的是,楊素的墓誌銘在20世紀50年代末被發現,墓誌記述的內容,既彌補了史書的一些缺憾,又提供了新的史料線索,對研究隋朝歷史和楊素生平具有重要的價值。
綜合正史史料記載,楊素之死,雖然和楊廣脫不開干係,但並非是被楊廣直接毒死或是賜死的,楊廣的猜疑也不是楊素之死的唯一原因。
筆者認為,楊素之死,一是死於其自身太過於優秀,且不懂得功成身退;二是死於其存在排除異己,擴張勢力的行為,這觸動了楊廣敏感的神經;三才是死於楊廣的小心眼和猜忌。
楊素作為兩朝重臣,在隋朝建立和統一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還有關隴貴族集團的身份背景,其地位和影響力,多少會讓隋煬帝楊廣覺得他對皇權構成了潛在威脅。楊素扶持楊廣上位後,理應低調做人,忠心侍主,但他卻忘記了歷史中的前車之鑑,開始利用自己的權勢排除與自己政見不合的朝臣,甚至誣陷他們為蜀王楊秀的黨羽並嚴加懲處,以此鞏固自己的權力。
他的這一行為被一心想要鞏固皇權的楊廣看在眼裡,結合平時楊素又有功高震主之嫌的表現,以楊廣的脾性,若不採取措施除掉他,反而不正常了。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夠容忍身邊存在著一個一手遮天的權臣。
再者,楊廣即位後,一心想要打破隋朝政壇的“關隴本位”格局,而楊素又是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是打破這一格局的主要障礙之一,楊素的權勢與楊廣的集權統治形成了直接的衝突,加劇了楊廣對楊素的猜忌。
透過楊素之死,我們已基本瞭解了楊玄感起兵造反的動機。當然,楊玄感的起兵造反,也不只是其父楊素的死與楊廣有關,他更擔心的是楊廣閒暇時騰出手來,再對其家族來個“斬草除根”。正趕上當時隋煬帝暴政不得民心等因素,楊玄感綜合考量後決定起兵反抗。
公元613年6月,也就是隋煬帝楊廣第二次東征高句麗之時,任命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督運糧草。誰知楊玄感趁機聯絡了部分對隋煬帝不滿的貴族和官吏,密謀起兵反隋。
在起兵之前,楊玄感曾試圖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