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動搖。

面對內部的分裂和外部的壓力,李軌的新政權顯得岌岌可危,面對已經羽翼豐滿的唐朝,他和大涼政權的結局可想而知。

十一月初七,王軌在滑州派使者向長安唐朝朝廷送來降書。前文我們講過,王軌原為隋東郡通守,宇文化及攻打東郡時被迫投降,因看不慣宇文化及的為人,不久逃亡投靠李密,李密命其駐守滑州。

隋唐滑州是今安陽市的滑縣,它位於河南省北部,滑縣東鄰濮陽,西界延津、浚縣,南與封丘、長垣相連,北與浚縣、內黃接壤。滑縣是安陽市下轄縣,處於黃河沖積扇的頂端,黃河故道橫貫其中。古滑州治所在滑縣,下轄衛南縣靈昌縣、韋城縣、胙城縣、匡城縣、酸棗縣、白馬縣。

滑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先民即在此定居。上古帝顓頊都於帝丘,夏、商封侯於韋城,西周建南燕,東周衛王建都於楚丘,秦置白馬縣,漢魏設東郡,北周設滑州,明降州為縣至今。今滑縣還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如瓦崗寨遺址、明福寺塔、歐陽書院等名勝古蹟,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地方。

王軌聽聞李密被王世充戰敗投降唐朝的訊息後,其所在的滑州也面臨著嚴重的軍事危機,為了保全自身和部下的利益,於是選擇投降唐朝。

此時的十一月已是深秋,唐朝的長安城籠罩在一片肅殺之氣中。秦王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後,率領唐朝大軍正從隴右凱旋而歸,即將行至豳州。

古豳州大致位於現今的陝西省咸陽市彬州市一帶,在長安城的西北方向,兩地相距約110公里。根據《說文解字》和《漢書·地理志》的記載,豳州在周朝時是豳國的國都,位於今陝西咸陽地區的彬州、旬邑、長武之間。

隋開皇三年(583年),豳州被廢置,白土縣治遷入豳州城,大業二年(606年)撤銷豳州後屬寧州,三年改屬北地郡,義寧二年(618年)復置新平郡於新平縣。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豳州。開元十三年(725年),因“豳”與“幽”字形相近易混,改為邠州。天寶元年(742年)邠州改為新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邠州。其治所在現今的彬州市,下轄多個郡縣,包括新平、麻亭、三水、宜祿等縣。具體來說,其轄境相當於現今的陝西彬州、永壽、旬邑、長武等地區。

今天的陝西省咸陽市彬州市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經濟發展迅速的城市。彬州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古稱豳國,是周人祖先公劉的居地。西魏時置豳州,唐開元年間改為邠州,1964年改為彬縣,201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彬州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主要景點有大佛寺石窟、豳州驛、侍郎湖、花果山、彬塔、程家川風景區、太極灣火車站彬州站、彬州東站等。大佛寺石窟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遺址,被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彬州市逢年過節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社火表演等,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2024年春節期間,彬州市城關街道北街村的社火隊伍走街串巷,為市民送祝福,展示了濃郁的地方民俗風情,這裡是體驗傳統文化的絕佳之地。

唐初,豳州作為邊防重鎮,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豳州遭遇突厥騎兵,併成功化解了突厥的入侵危機。此外,豳州在唐朝初期的政治和軍事佈局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秦王李世民的軍隊旌旗獵獵,甲冑鮮明,馬蹄聲震得沿途百姓紛紛避讓。太極宮內,皇帝李淵已獲悉秦王李世民即將歸來,正與群臣商議戰後處置事宜。這位大唐開國皇帝眉頭緊鎖沉聲道:“薛舉父子殘暴不仁,屠戮我大唐將士無數。此番雖已平定,然其黨羽眾多,若不嚴懲,何以告慰陣亡將士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