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七日,隋朝襄平城樓上,已年近七旬的老太守鄧暠望著城外遠處飄揚的唐軍旗幟,心中百感交集。

鄧暠是隋唐時期的著名軍事將領,出生於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他最初在南陳任職,後被授予西衡州刺史。隋滅陳之戰後,他擔任銀青光祿大夫、營州總管一職。在大業十四年,鄧暠成為遼西地區通守,協助援救右武衛大將軍李景。不久,他歸順唐朝,被任命為營州總管,成功擊敗高開道義軍。在唐朝任職期間,鄧暠還曾擔任太子左庶子、散騎常侍和冀州刺史,並被冊封為臨川郡公。鄧暠最終在任上去世。

通守鄧暠佔據的襄平即今遼寧省遼陽市,是遼寧省轄地級市,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陽為燕國遼東郡治所,設定襄平縣,郡、縣治地均在襄平城(今遼陽市老城區)。東漢末年遼東太守公孫度割據遼東,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其都城在襄平。遼代遼陽改稱遼陽,但襄平的名字仍然存在。明朝遼陽成為遼東都司的治所,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軍事重鎮。清朝努爾哈赤曾在此建都,建立後金政權,遼陽成為後金的核心城市之一。

今遼陽市地處中國東北地區南部,東臨本溪市、鳳城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南界鞍山市、海城市,西接遼中縣、臺安縣,北依瀋陽市。這裡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如遼陽白塔、東京城、廣佑寺等,這些遺蹟見證了遼寧(古襄平)悠久的歷史。

此外,遼陽還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故鄉,曹家在遼陽有著深厚的家族背景,遼陽還保留著一些與曹雪芹相關的文化遺址和紀念設施。

說回襄平太守鄧暠,眼見隋朝大勢已去,天下即將盡歸李唐,再結合各方勢力的較量,經過一番思慮,他終於下定決心,要將自己佔據的地盤包括柳城、北平兩郡一起歸順唐朝。於是,鄧暠返回府中,立即寫下降書,派使者快馬送往長安。

隋唐時期的柳城,即現今的遼寧省朝陽市,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西漢時期設立柳城縣,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柳城街道袁臺子村,屬遼西郡。十六國時期,前燕慕容皝在漢柳城之北築龍城(即隋唐柳城的前身),並定都於此。隋朝時期,設柳城郡,治所在柳城縣。唐朝時期,設營州總管府於柳城縣,後改為都督府,成為唐朝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設遼城州,治所設在柳城。

今遼寧省朝陽市位於遼西大淩河谷,是連線東北和華北的咽喉要地,也是中原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的交匯地,文化影響深遠。唐代,朝陽(當時稱柳城)是營州的治所,這裡不僅是粟特人的一個重要聚居區,也是絲綢之路的東部樞紐。柳城是唐代“安史之亂”主角安祿山和史思明的成長地,他們自稱粟特人後裔。柳城作為東北地區的軍事要塞,始終是兵家必爭之地,唐朝在擊敗高句麗後,將安東都護府遷至遼陽,進一步鞏固了柳城的戰略地位。

隋朝北平郡治所在新昌,即現在的河北盧龍縣。隋朝時期,北平被稱為涿郡。隋開皇三年(583年),隋朝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改幽州為涿郡。唐朝時期,涿郡複稱為幽州。貞觀元年(627年),幽州劃歸河北道。後幽州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

北平在隋唐時期大致對應現在的北京市房山區良鄉老縣城一帶,地處華北平原的北部,地理位置優越,北依燕山山脈,南臨華北平原,是連線東北和華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吸引了大量人口和物資,促進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唐代詩人陳子昂的《薊丘攬古》詩中提到薊丘,表明當時北平地區已經有了顯著的文化發展。

鄧暠主動投誠的訊息傳到長安,唐高祖李淵大喜,當即任命鄧暠為營州總管,以示信任。

一週後(十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