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淵在楊廣淫威下隱忍十三載,終在晉陽城順天改命起義兵(第4/5頁)
章節報錯
我等若舉兵,可與之聯合,內外夾擊,必能一舉攻下長安。且主公素得人心,在晉陽經營多年,若此時起義,必能得到眾多將士與百姓的擁護。”
李世民接過話茬說道:“父親大人,我等雖與突厥有所往來,但此事還需謹慎。突厥不僅與我們交好,更是暗中扶持劉武周、梁師都等人,必竟突厥狼子野心,不可全信。然如今確實是大勢所趨,若不舉兵,恐為他人所先。我等可在起兵過程中,尋機應對突厥,且我已與一些地方豪傑暗中聯絡,他們亦有反隋之意。”
李淵聽著眾人所言,微微點頭,起身在室內踱步,而後說道:“爾等之言不無道理。突厥之事,我們自是要小心應對。但我們也不必懼怕,只要我等內部團結一致,以正義之舉,征伐無道之君,定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援。我意已決,即日起兵。然,起兵之事需謹慎籌備,需先確定人員調配、糧草儲備以及進軍路線等。”
李世民緊接著說道:“父親,兒臣以為糧草方面,可先清查府庫,同時向富戶徵糧,以充軍需。人員調配方面,兒臣可將自己的玄甲軍作為先鋒,其他將士分批次跟進。進軍路線,可先取霍邑,再攻河東,最後直取長安。”
裴寂補充道:“公子之策甚好。我等還可再散佈一些讖語,製造輿論,表明我李家乃是天命所歸,以鼓舞士氣,爭取民心。”
眾人聽後,皆覺得此計可行,於是紛紛點頭,最後商定在晉陽城舉義旗,起義兵。
公元 617 年五月,正值春光明媚、微風拂面之際,那和煦而又清爽的春風彷彿帶著一種神秘的力量,輕輕拂過大地。然而,就在這看似平靜祥和的表象之下,一場震撼天下的政權變革正在悄然醞釀。
五月下旬的一日,晉陽城中突然戒嚴,李淵毅然決然地發出了“改旗易幟,正式起義”的命令。他那堅定而威嚴的聲音如同驚雷一般,響徹整個晉陽城。一時間,城中人心惶惶,但同時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
緊接著,李淵迅速行動起來。他精心挑選出一批忠誠可靠、能言善辯之人,派遣他們奔赴各地,傳播起兵的訊息,並四處張貼檄文。這些檄文猶如一把把火炬,點燃了人們心中反抗隋朝暴政的怒火。
檄文中言辭犀利,義正辭嚴地昭告天下:“如今之隋氏,昏庸無道,橫徵暴斂,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昔日輝煌的大隋江山已然搖搖欲墜,瀕臨崩潰!值此危難之際,唯有仰仗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拯救蒼生於水火。我李淵身為一方豪傑,深感責任重大,今率領麾下眾多文臣武將,順應天意,興兵討賊,誓要為百姓剷除奸佞,還世間一個公道!我們將以正義之師,行天道之舉,讓那些欺壓百姓的惡勢力受到應有的懲罰!”
公元617年七月五日,李淵在晉陽城宣佈起義伐隋,自號義軍,史稱晉陽兵變(又稱太原起兵)。
這場被後世稱為晉陽兵變的重大歷史事件,就如同一顆威力巨大的隕石,猛地砸入了平靜如鏡的湖面,激起千層巨浪,引發了一連串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它猶如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瞬間照亮了黑暗籠罩下的神州大地;又恰似一陣洶湧澎湃的洪流,勢不可擋地衝垮了隋朝那看似堅不可摧的堤壩。這場兵變不僅改變了隋朝的命運,也為中國歷史開啟了新的篇章。
然而,在晉陽兵變的背後,卻也潛藏著無數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各方勢力角逐。它們就像是一片深不見底的海洋,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海底卻是暗潮洶湧,讓人難以捉摸。這些勢力或明爭,或暗鬥,彼此之間相互牽制、相互利用,形成了一張巨大而又緊密的網。
每一方勢力都有著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野心,他們如同躲在黑暗中的鬼魅一般,操縱著局勢的發展。有的勢力企圖趁亂奪權,建立屬於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