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李叔德妙計詐退突厥兵,家人團聚晉陽城(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淵設計殺死王威和高君雅後,原本還算平靜的局勢再次被打破。一支氣勢洶洶的突厥大軍如狂風驟雨般向著太原城席捲而來,那漫天的塵土飛揚,彷彿要將整座城池都吞噬掉一般。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鎮守太原城的李淵並沒有絲毫慌亂。他迅速召集了手下的將領們商討應對之策,並果斷地下達了一系列命令。其中一項重要部署便是派遣部將王康達等人率領一千餘名精銳士卒,悄悄地提前埋伏在了外城北門之外。
這些士兵們個個身強體壯、訓練有素,他們手持鋒利的兵器,靜靜地隱藏在暗處,宛如一群蟄伏的獵豹,只等獵物出現便會猛然撲出。而他們此次行動的目標十分明確——瞅準時機,對突厥軍隊發起出其不意的攻擊,並儘可能地搶奪對方的戰馬,以此來補充己方的戰備資源。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緊張的氣氛瀰漫在空中,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終於,突厥軍隊逐漸靠近了北門,他們毫無察覺地踏入了李淵精心佈置的陷阱之中。
因為突厥軍隊擅長打野戰,不擅長攻城戰,突厥軍隊逼近城門後,試探性的進攻幾次後,正在考慮退兵之際,王康達此時卻對戰局作出誤判,以為突厥軍受挫,要撤軍逃竄,竟然帶領伏兵發起進攻。
但他卻沒注意到這時的突厥大軍只是戰略性撤退,因衝鋒太快,反過來又中了敵軍的伏兵之計。結果,不多時,便被突厥軍前軍當後軍、後軍做前軍給包了餃子,經過一場惡戰,王康達本人在戰鬥中落水溺亡,千餘人的軍隊只剩餘兩百多人倖存,逃回城內。
即將起兵反隋的李淵在此城池防禦戰中遭遇挫折,面對來勢洶洶的突厥大軍,他深知若繼續硬拼下去,不僅會導致己方傷亡慘重,更有可能令整支軍隊元氣大傷,從而影響日後的大業。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為了儲存實力並避免此刻損失更多兵力,從而削弱自家軍隊的戰鬥力,李淵果斷決定再次施展那屢試不爽的“疑兵之計”。
夜幕籠罩之下,李淵秘密下達軍令,讓麾下軍隊趁著夜色掩護,悄無聲息地撤出城外。整個行動進行得極為隱秘,沒有引起突厥人的絲毫察覺。而到了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時,原本空無一人的城門處突然變得熱鬧非凡。只見大批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昂首挺胸地走進城中,他們個個精神抖擻,盔甲鮮明,手中兵器寒光閃閃。與此同時,城頭之上旌旗招展,迎風獵獵作響;戰鼓之聲如雷貫耳,響徹雲霄。這一番聲勢浩大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彷彿有大量援軍源源不斷趕來支援的假象。
突厥軍隊見狀果然中計,經過前幾次切磋,雖說得了一些小便宜,但他們已對李淵變化多端的用兵之計心存忌憚,如今看到這般陣勢,更是不敢輕舉妄動。經過短暫的猶豫和權衡之後,突厥首領最終下令放棄攻城,帶著此前劫掠而來的豐厚物資匆匆退兵離去。這場驚心動魄的攻防之戰就這樣以李淵的巧妙計策告終。
儘管此次突厥攻城給外城的居民百姓帶來了不小的損失,但幸運的是,內城之中的人們得以逃過一劫。得知突厥兵馬已經撤退的訊息後,城內百姓無不歡呼雀躍,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而一直為此事憂心忡忡的李氏父子,那顆始終高懸的心也終於稍稍安定下來。然而他們清楚,眼前的勝利不過是一時之安,未來還有無數艱難險阻在等待著他們。
值得慶幸的是,此時傳來好訊息,李淵的家眷已經平安抵達晉陽,他的妾室萬氏、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有女婿柴紹等人都已到達。李淵和李世民聞訊後趕忙前往晉陽團聚。
需要一提的是,李淵的愛妻竇氏於四年前(公元613年)已經去世,時年四十五歲。竇氏為李淵留下四子一女,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陽昭公主。
竇氏生前在事業上對李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