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淵的反隋之意,是因馬邑兵敗楊廣起了殺心所致嗎?(第1/5頁)
章節報錯
李淵出了晉陽宮,直接回到府中,剛收拾停當,突然,有一親兵前來稟報道:“大人,突厥兵已經攻到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王大人和高大人已在府堂之上等候,請留守大人儘快定奪,抵抗來犯之敵!”
李淵聽後,急忙趕往前堂。此時,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等人已在前堂等候。李淵急忙與他們眾人商討對策。
李淵看向眾人,沉聲道:“突厥騎兵來去如風,馬邑若失,太原危矣。大家可有良策?”
馬邑位於雁門關外,北接殺虎口,南臨雁門關,是中原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線中原與北方邊疆的關鍵節點。
王威應道:“自聖上(隋煬帝)被困於雁門城後,突厥的雁門之圍宣告了突厥與我朝關係的破裂,如今聖上南巡,朝堂空虛,突厥再次引兵前來,必是未安好心!還請留守大人速速派兵前往馬邑支援。”
前文講過,李淵升任太原留守時,隋煬帝楊廣特意安排王威和高君雅作為副留守前來和李淵搭班子,同時暗中交代他們負責監視李淵的一舉一動。
此時李淵面對馬邑戰急一事,心中早有盤算,於是看向一旁的高君雅,高君雅身為太原副留守,同時擔任武牙郎將。
李淵問道:“高大人可有高見?”
高君雅拱手道:“大人,依下官之見,王大人所言極是。那突厥騎兵向來善於快攻,大人您應當選派可靠之人,率領精兵火速前往馬邑才是。”
李淵目光掃過在場的眾將,神色嚴肅地說道:“此次突厥來犯,這可是關係到邊境安全的重大事宜,情況十分緊急。”
李淵稍稍停頓了一下,眼神落在高君雅身上,接著說道:“高大人身為武牙郎將,肩負著保衛太原郡的重任,而且身經百戰,有勇有謀。本大人打算派高大人領兵前往支援馬邑,諸位意下如何?”
經過一番討論,李淵最終決定派遣高君雅率領一萬兵馬前往馬邑進行支援。高君雅領命後立刻出發,咱們暫且不提。
李淵趁此機會先支走一個隋煬帝的“耳目”,也不是沒有道理。高君雅作為武牙郎將,雖說是地方武官,但其在太原郡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且與王威同為隋煬帝任命的副留守,二人名義上是為了協助李淵維護地方治安,實則更像是對李淵暗中監視。
從李淵的角度來看,他心懷大志,一直在暗中籌備起兵之事。如今突厥來犯,局勢混亂,正是一個絕佳的時機。高君雅雖說是武藝出眾且有一定謀略,但李淵深知他始終是隋煬帝的人,在自己的計劃逐步推進之際,他的存在無疑是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雷。一旦高君雅察覺到自己有小動作,哪怕只是些許疑慮,他都能立刻利用手中的權力向隋煬帝告發,到時候李淵所有的謀劃都將付諸東流,自己和家人都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再者,高君雅性格中的自大也是李淵可以利用的一點。高君雅一向對自己的武藝和軍事能力頗為自負,讓他領兵前往馬邑抵禦突厥,他必然會欣然前往,認為自己有機會立下大功。這樣一來,他既遠離了晉陽這一李淵起兵的核心地點,李淵又可以在他離開後,在晉陽更加順利地整軍備戰,暗中聯絡各方勢力,擴充自己的兵力和物資儲備。
而且,此次派兵前往馬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風險。突厥騎兵來勢洶洶,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即便高君雅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在面對強大的突厥軍隊時,也難免不會出現意外。若他在戰場上遭遇不測,那麼李淵就更不用擔心後續會有來自他的威脅,同時還能向隋煬帝表示自己對抵禦突厥入侵的大力支援,讓自己的行動更具合理性,在輿論上也佔據有利地位。
高君雅率軍趕往馬邑支援,此時王仁恭擔任馬邑太守,負責馬邑地區的軍事和政務。
王仁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