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把關於國家大計之事安排完畢,騰出手來,提審陰世師、骨儀等人,最後以“貪婪苛酷,抗拒義師”等罪名,將陰世師、骨儀等十餘人斬首,致此殺子之仇、掘墳之恨終以得報。

骨儀被滅全族。陰世師家族中所有成年男性被處死,女眷被貶為奴隸,其幼子陰弘智因年齡尚小而免於一死。

提審犯人時,李淵發現李靖也在獄中,就問李靖是犯了什麼罪,怎麼被關進了牢獄。李靖淡定的回答道:“沒犯什麼罪,只是聽說你舉兵起義,我想要前往江都找煬帝去告你的狀,還沒來得及出城,就被軍卒抓到投入獄中。”

李淵任太原留守時就認識李靖,李靖當時擔任馬邑郡丞,是郡守王仁恭的副手,他的舅舅韓擒虎是李淵的部將,透過韓擒虎的介紹,兩人在工作上有所接觸。

關於他們認識的詳細過程,正史中並沒有過多的記載。不過,後來李靖意識到在馬邑無法施展才華,在和李淵的接觸中又發覺到李淵有反隋的意圖,於是決定前往江都向隋煬帝告發李淵。李靖離開馬邑沒多久,劉文周殺害郡守王仁恭起兵反隋,李靖僥倖躲過一劫。

行至長安,但因戰亂長安城被圍困,李靖未能成功趕往江都,而是在長安城裡被李淵士兵俘獲。

李淵聽到李靖要去江都告發他,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將李靖拉出去處死。

在即將被斬首時,李靖大喊:“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

李靖表達的意思是,李淵你發兵起義,本來是為了替天下剷除暴亂,你現在不去想著成就大事,卻因為我想要告發你這個私人恩怨,而斬殺我這個壯士嗎?

李淵聽後,有所猶豫,此時若殺了李靖,自己豈不被人笑話成公報私仇的小人了嗎?

正在這時,突然有人進入殿內,大喊“殺不得,殺不得!”

原來是李世民聽說李淵要殺掉李靖,慌忙趕來求情。李世民早就聽說過李靖,因為韓擒虎和楊素都曾對李靖進行過高度評價。

韓擒虎是隋朝時期的一位著名將領,他以其勇猛和智謀在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韓擒虎,原名韓擒豹,出生於河南東垣,後遷居新安。他自幼粗獷豪邁,以膽識和謀略著稱,體貌魁梧偉岸,喜好讀書。北周太祖宇文泰曾誇讚他,並讓他與太子們一起遊玩,教習武藝。

韓擒虎在軍事上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包括平定北齊、多次挫敗陳國進攻,以及在隋朝建立後,作為先鋒將軍攻打陳國,成功攻破金陵,俘虜陳後主陳叔寶。韓擒虎在隋朝建立後,被隋文帝楊堅任命為廬州總管,負責南方軍事要務,為隋朝統一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韓擒虎晚年擔任涼州總管,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五歲。

另外,《隋書》等書籍還編錄有韓擒虎成為閻羅王的傳說,這個傳說在晚唐時期開始流傳。相傳在韓擒虎病重時,有陰曹地府的使者前來迎接他,稱他已被任命為閻羅王。韓擒虎表示願意接受此職位,他在與隋文帝楊堅告別後,幾天後便去世了。還有傳說稱在韓擒虎臨終前,有鄰居目睹了他府門前的盛大車馬儀仗隊伍,認為他是前往陰間的大王。

韓擒虎成為閻羅王的傳說不僅反映了人們對於英雄人物的崇敬,也體現了對於死後世界的想象和嚮往。這一傳說在隋唐系列的故事中廣為流傳,成為韓擒虎形象的一部分,豐富了中國的神話人物形象。韓擒虎成為閻羅王的傳說對後世文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在文學作品中佔有一席之地,也在民間信仰和宗教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傳遞著善惡有報、正義必勝的深刻寓意。

韓擒虎生前經常與李靖討論兵法,每次交談都對李靖讚賞有加,認為李靖是唯一一個能與他深入討論孫子、吳起兵法的人。韓擒虎作為隋朝名將,對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