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高開道建立燕國(第3/3頁)
章節報錯
勢力。
當夜,三更時分,月色朦朧,寒風凜冽。李景率領突圍小隊,悄悄開啟盧龍東城門,藉著夜色的掩護,開始向東突圍。
士兵們馬蹄裹布,口中銜枚,行動迅捷而無聲,如同一支幽靈般的隊伍,悄然穿行在漆黑的荒野中。高開道的軍隊長期駐紮在城外,久攻北平不下,軍隊管理鬆懈,加之李景堅守一年,始終未曾出城迎戰,高開道的部下早已放鬆了警惕。營帳中,士兵們大多酣睡,哨兵也因疲憊而懈怠,未曾察覺李景的動向。因此,李景的軍隊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很快便突破了敵軍的第一道防線。
李景騎在戰馬上,低聲對身旁的副將王仁說道:“趁敵軍未醒,速速透過,不可戀戰!”
王仁點頭,迅速傳令下去。部隊如同一把利刃,悄無聲息地切開了高開道軍隊的包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沒走幾日,李景的隊伍便在途中遭遇了強盜伏擊。
這是一夥盤踞在山道中的強盜,專門劫掠過往的軍隊和商旅。李景本不想節外生枝,但此時已無退路。他沉聲說道:“列陣迎敵,速戰速決!”
士兵們迅速擺開陣型,刀劍出鞘,弓弩上弦。
強盜頭目見李景軍隊嚴陣以待,獰笑道:“看來是條大魚!兄弟們,上!”
話音未落,強盜們便如潮水般湧來。
李景揮刀迎戰,刀光劍影中,他奮力拼殺,試圖為部隊殺出一條生路。
然而,強盜人多勢眾,熟悉地形,且以逸待勞,李景的部隊在突圍中已經疲憊不堪,很快陷入苦戰。
激戰中,一支冷箭突然從暗處射來,正中李景胸口。他悶哼一聲,從馬背上跌落,氣絕身亡,其餘兵士見狀,一鬨而散,有的則投降了賊盜。
高開道得知李景身亡的訊息,大喜過望。他拍案而起,對帳中眾將笑道:“李景一死,北平再無後顧之憂!傳令全軍,立即北上,攻取漁陽郡!”
漁陽在盧龍縣的西南方向,兩地直線距離約為150公里。漁陽郡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秦統一後,漁陽郡繼續存在,治所與燕國相同,在今天的北京市密雲區。隋大業末年,漁陽郡的治所遷至無終縣,即今天的天津市薊州區。唐朝時,漁陽郡一度更名為薊州,後又恢復為漁陽郡。安史之亂就是在漁陽(今天津薊州區)爆發的。
古代漁陽因位於漁水(今白河)之陽而得名。“漁陽”在唐代詩歌中常常被用作征戍之地的意象。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描繪了漁陽作為邊疆重鎮的歷史畫面。漁陽一直是北方的重要軍事重鎮,震懾著北方和東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是唐朝邊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開道率領數千精兵,浩浩蕩蕩向漁陽郡進發。漁陽郡守軍已得知北平李景死訊,士氣低落,加之高開道軍隊來勢洶洶,守將自知不敵,只得開城投降。
高開道站在漁陽城頭,望著自己新得的疆土,心中豪情萬丈。幾經發展,他已擁近萬人馬,高開道聽從謀士建議,便在漁陽郡舉行盛大的登基儀式,自稱燕王,改年號為“始興”,定都漁陽。
他對手下將士們說道:“諸位隨我南征北戰,今日終得一方基業!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必能成就霸業!”
將士們齊聲高呼:“燕王萬歲!燕國萬歲!”
高開道站在城頭,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