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繞後斷他糧道......”

程知節話音未落,東南方向突然騰起滾滾煙塵,隋軍數百黑甲騎兵已衝至通濟渠,正在涉水渡渠,水面被馬蹄踏得銀花四濺。

\"是王世充狗賊的具裝鐵騎!\"程知節瞳孔驟縮——那些戰馬覆著鍊甲,騎士手中丈八馬槊寒光凜凜,正是王世充重金打造的\"玄甲驃騎\"。

在偃師城北,單雄信已率領著外馬軍列隊準備迎戰。

王世充親率數百騎兵,如一股黑色的洪流,渡過了寬闊的通濟渠,直奔單雄信的營地而來。馬蹄聲如雷,塵土飛揚,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霎時間,東都數百鐵騎衝入單雄信大軍之中,寒刀出鞘,冷箭橫飛,鮮血四濺,殺聲震天。單雄信的營地很快陷入火海。單雄信揮動棗陽槊挑翻一名敵騎,左肩鐵甲卻被對方槊尖撕開三寸裂口。

單雄信大聲喊道:“頂住轅門!”但他的嘶吼聲卻淹沒在鐵器相擊的轟鳴中。

李密見狀,立即下達軍令,命令裴行儼和程知節速帶援軍急速趕去增援。

裴行儼,出生不詳,卒於619年,河東郡(今山西永濟)人,隋末唐初時期的著名將領,裴仁基之子。他以勇猛善戰和忠誠著稱,在隋末的動盪時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裴行儼最初在隋將張須陀手下任職,因表現出色而被稱為“萬人敵”。大業十三年(617年),裴仁基奉命討伐瓦崗寨,裴行儼隨父投靠瓦崗寨首領李密,並被封為絳郡公。

不久,李密戰敗後,裴行儼與父親被王世充俘虜。王世充為了拉攏他們,將侄女嫁給裴行儼,並任命裴仁基為禮部尚書,裴行儼為左輔大將軍。王世充稱帝后,裴行儼因其威名而受到猜忌。武德二年(619年),裴仁基與裴行儼等人密謀推翻王世充,但計劃洩露,最終裴仁基和裴行儼被王世充殺害,並夷滅其三族。

在《隋唐演義》等文學作品中,裴行儼被塑造為隋唐第三條好漢,隋唐八大錘中的銀錘將,其勇猛和戰鬥力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裴行儼在隋末唐初的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勇猛和忠誠既贏得了朋友的尊敬,同樣也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王世充率領鐵騎激戰正酣,突聞西面傳來破空聲,原來是裴行儼率三百輕騎如利箭般切入戰場,裴行儼手中雙刃馬槊橫掃,兩名玄甲騎士竟被攔腰斬斷。

裴行儼一馬當先,繼續揮舞手中雙刃如大鵬展翅,直衝敵軍。

“裴將軍當心!”不遠處程知節的吼聲讓裴行儼心頭一凜,抬眼只見三支狼牙箭呈品字形襲來。他側身閃過兩箭,第三支卻正中右胸,精鋼護心鏡應聲碎裂。

“呃啊!”這位號稱“萬人敵”的驍將轟然墜馬,鮮血在黃土上洇開暗紅。

程知節眼見同伴遇險,怒吼一聲,縱馬疾馳而去。他手中長槍翻飛,連連刺倒數名敵軍,為裴行儼爭取到了喘息之機。

《隋唐演義》等小說中將程咬金的武器描述為斧頭,主要是為了符合小說中的英雄形象,實際上程咬金主要使用的武器為馬槊。《舊唐書》中明確記載,程咬金“少驍勇,善用馬槊”。馬槊是一種馬上使用的長矛,是騎兵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相當高的殺傷力和穿透力。馬槊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需要上等韌性足的好木料,經過長時間浸泡、風乾等工序才能完成。這種武器不僅長度長,而且非常鋒利,能夠穿透鎧甲,是古代騎兵武器中的佼佼者。

因此,後人普遍認為“程咬金的三板斧”,只是出自於小說體裁的藝術加工而已,真實的程咬金在隋唐歷史中主要使用馬槊作為武器,並在戰場上憑藉其勇猛和戰術智慧立下了赫赫戰功。

此刻,程知節催馬來到單手扶地正欲起身的裴行儼近前,胯下黃驃馬人立而起,碗口大的馬蹄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