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激勵著後人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這是後話,我們後文再講。

長孫順德是唐朝開國名將、外戚,李世民的堂叔。北魏上黨文宣王長孫稚曾孫、隋朝開府長孫愷之子、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堂叔。他參與了唐朝的建立,並在玄武門之變中有重要貢獻。

長孫順德在隋末同樣為了逃避高句麗戰役,成為罪人,被朝廷通緝,投靠唐國公李淵。此時,被李淵安排配合劉弘基招兵買馬。

後來晉陽起兵後,長孫順德擔任統軍,平定霍邑、攻破臨汾,生擒名將屈突通,平定陝縣,屢建戰功。

唐朝建立後,拜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長孫順德的軍事才能和忠誠,使他成為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和盟友,兩人在唐朝建立過程中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武德九年(626年),參加玄武門之變,追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餘黨。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長孫順德深得重用,但後因居官貪賄,坐罪免官。後起任澤州刺史,折節為政,卒於任上,追贈荊州大都督、邳國公,諡號為襄。

長孫順德也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並在貞觀十七年(643年)被繪像於凌煙閣,列為功臣第十五。

王威聽到李淵安排劉文靜等人負責徵兵的這個訊息後,心中不免起了疑心。另外,他對劉弘基和長孫順德的身世背景瞭如指掌。這二人都是因逃避高句麗戰役而被楊廣治罪的,卻意外地得到了李淵的重用。不僅讓他們協助劉文靜徵兵,而且所招募的兵士全都分配到他們的帳下。這一切更是加深了王威心中的疑慮,他不禁懷疑這背後是否隱藏著自己所不知的陰謀。為了一探究竟,王威決定去找行軍司鎧參軍武士彠探尋虛實。

武士彠(577年-635年),字信,幷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開國功臣,東都丞武華之子,武周皇帝武則天之父。他的一生經歷了從商人到唐朝功臣的華麗轉變,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奉命平定叛亂被任命為河東撫慰大使,路過武士彠的家鄉時,他被武士彠的熱情款待所打動,兩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此後,武士彠在李淵的軍事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淵任命武士彠為行軍司鎧參軍,負責軍事裝備。

武士彠在李淵起兵反隋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他不僅資助了李淵,還獻上了自己編寫的兵書,並協助李淵麻痺了太原的隋朝官員,為李淵的成功起兵立下了汗馬功勞,為李淵的軍事行動提供了重要支援。

當王威對李淵的意圖產生懷疑時,他身為楊廣安插在李淵身邊的“耳目”,在尚未深入瞭解李淵身邊每位重要人物的背景關係之際,便貿然選擇去詢問武士彠。很顯然,他肩負“間諜”這一工作實在是有失水準。

武士彠得知王威的來意後,盡力想辦法安撫他,勸說道:“以我所見,李淵對皇上是絕對忠誠的,他還是陛下的親戚,而且外甥女還在楊廣身邊,他怎麼敢產生造反的想法呢?”

武士彠看到王威若有所思,就繼續勸說道:“李淵此時的行動可是為了國家的穩定和人民的福祉,而且此次招兵買馬,也是為了應對此時複雜的形勢和危機,這也是我們在參加會議時共同決定的事情,我們怎麼能在這關鍵時刻懷疑李淵,擾亂軍心呢?如果錯怪了留守大人,錯失軍機,你我可都承擔不起呀!”

王威想了想,又問道:“徵兵的事情倒沒什麼,只是這長孫順德和劉弘基是有罪之人,最近陸陸續續徵得計程車兵,卻都歸這二人統領,我擔心這兩人如果趁機內部生亂,該怎麼辦?以我之意,咱們應該依法處置掉這兩個朝廷的罪犯。”

武士彠聽後,反問道:“這兩個人可是李淵大人的門客,而且府中現在正是用人之時,兩人目前身兼重任,正在為了國家安危想盡一切辦法招募士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