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淵寵臣之舉,是唐朝發展的“催化劑”還是“絆腳石”?(第4/5頁)
章節報錯
豪傑等事勞心費力。還有裴寂,不僅是李淵的老友,更是其早期起兵的重要助力,在諸多戰略決策上出謀劃策。李淵對這些功臣,常常給予他們高官厚祿,在生活上也多有照顧。例如,賜予他們豪華的府邸、大量的田產以及珍貴的財寶。在朝堂之上,也會時常給予他們特別的禮遇,允許他們參與重要的決策商議。
大唐初立,朝堂之上,陽光透過那雕花的窗欞,灑在光潔的地面上。唐高祖李淵身著華麗莊重的龍袍,頭戴皇冠,步伐沉穩地走向御座。
高祖落座,目光溫和而親切地掃過朝中群臣,而後緩緩開口:“朕今日上朝,眾位愛卿不必拘泥繁文縟節,寡人李淵雖是大唐之君,亦是諸位愛卿之友。”
說罷,他目光特意落在一旁幾位重要臣子身上,臉上帶著誠摯的笑容,起身走向他們,說道:“諸位愛卿,朕今日想與你們同坐一榻,共商國事,莫要覺得拘謹。”言必,便伸手去拉這幾位還在面面相覷的“寵臣”。
幾位仁兄見皇帝如此真摯邀請,猶豫片刻後,也不好推辭,便紛紛隨著高祖走向那放置於殿中的榻前,小心翼翼地坐下。
劉文靜坐在榻上,卻顯得有些侷促不安。他眉頭微微皺起,心中暗自思忖:“陛下此舉雖顯親民,然禮法不可廢,長此以往,恐生亂象啊。”思索片刻,他終究還是決定進諫。
劉文靜拱手行禮,恭敬地說道:“陛下,古之賢君,皆以禮治國。臣聞東晉王導曾言:‘若太陽俯同萬物,使群生何以仰照!’陛下貴為天子,如今與諸位臣子同坐一榻,這貴賤有序之秩序,恐怕會因此而失衡,於國家長遠之道,實非有利啊。”
李淵微微一怔,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說道:“文靜啊,朕此舉不過是念及往昔的情誼。朕也曾讀過漢光武帝與嚴子陵的故事。昔時,光武帝劉秀與嚴子陵乃舊交,劉秀登基之後,嚴子陵前來面見,二人依舊情誼深厚,同榻而眠,嚴子陵甚至會將腳放在陛下劉秀的肚子上,劉秀也不以為忤。朕與諸位愛卿,皆是歷經風雨,一同為這大唐的建立披荊斬棘的舊同僚,往昔一同征戰沙場的歡情,朕豈能輕易忘懷?”
劉文靜趕忙再次行禮,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聖明,臣明白陛下對諸位愛卿的情誼。然陛下乃天子,身負萬千子民的期望,禮法乃治國之本,君臣之序不可紊亂。陛下以禮待臣子,臣子方能對陛下心懷敬畏,盡忠職守。若君臣之序一旦錯亂,恐後世效仿,大唐之根基將動搖啊!臣懇請陛下,日後莫要再如此行事,還請陛下以國事為重,以禮治國。”
李淵微微頷首,目光重新落在大臣們身上,說道:“今日朕與諸位愛卿的這番交流,朕希望諸位也能明白朕的心意。朕既要與諸位同甘共苦,又要維護朝廷的尊嚴與禮法,此後諸事,還望諸位齊心協力,共助朕成就這大唐盛世。”
“遵旨!”眾臣齊聲應道,聲音在殿堂中迴盪。
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唐高祖李淵對功臣的寵愛和優待之舉,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不可忽視其帶來的諸多隱患,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先看積極方面。唐朝初建,局勢動盪,諸多事宜亟待解決,每一步都關乎著政權的興衰存亡。李淵深知穩定軍心、凝聚人心的至關重要性,因此對那些為唐朝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大肆賞賜並予以重用。這一舉措猶如給士氣低落、人心惶惶的軍隊和朝堂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極大地激發了士氣。功臣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被認可,忠誠之心愈發堅定,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在起兵初期,這種積極影響尤為顯著,猶如星星之火,點燃了眾人投身唐朝建設的熱情,使得各方力量匯聚在一起,為唐朝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不僅如此,李淵還透過賜予功臣高官厚祿和各種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