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的彙報道。

聽見那兩個人肯定的回答,加上蘇禾今天在廠裡的走動與觀察,發現沒有什麼問題,於是開始進入正題。

“你們也知道,這次我從上海回來,帶來一批機器,有了這批機器的加入,咱們壓縮餅乾的工人投入量就不需要那麼多了,而且每天的效益會比之前大相比大大提升。”

“也就是說咱們能夠提前完成上面給派下來的指標,除此之外咱們還能做些別的吃食。”

李敏和程衛國聽到此都是很激動,李敏是管錢的,工廠裡的每一筆支出和收入,她都是有計算的。

這批機器的投入能給廠裡帶出多少效益?她現在恨不得就拿出算盤扒拉。

這批機器的投入,將會大大提高工人們生產,在蘇廠長沒說之前,她看見廠裡新帶回來的那些機器,以為廠裡是用這些機器做縮餅乾呢,她當時就算了一筆賬,那效益簡直驚人。

這時候聽見蘇廠長有做別的吃食的打算,此時她是一百個支援。

蘇廠長的決策一定是對的,她可是能生產出壓縮餅乾的人啊,而且是能在很年輕就當上廠長的人了,她只要跟著走就對了。

當蘇禾說要做別的吃的,程衛國沒有太大的意外,在他看見那些機器時,他就發現了那些機器,除卻一部分可以用作生產壓縮餅乾,他還發現了與之不同的機器明顯不能是做同一樣吃的,也就是說,不同的機器生產不同的食品。

所以他現在特別好奇,蘇廠長讓他們做什麼吃的,他覺得這一定會在市場上引起很好的反響,他也能在其中大展身手了,讓領導看到他的價值。

蘇廠長這人在他看來可了不得啊!年紀輕輕,卻很有膽識,在其他那些老牌大廠都不敢引用機器時,蘇廠長竟然猶豫都沒多猶豫,隻身前往上海,去買機器,這幾天機器分批運回來時,那可不是一臺兩臺。

在其他廠的廠長一臉不解,甚至嘲笑時,程衛國已經有種預想,他們這次一定會成功。

只有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味道有多麼的美味,如果只是跟在別人的身後,那麼只會撿別人剩下的一點蠅頭小利。

:()六十年代之我發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