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兵變後,他王家成為首要的報復物件,王氏族人和新城官民死三百餘人,王象春在族人的責難中去世。

崇禎十五年,清軍攻入山東。

王家徵募鄉鄰,固守新城,抵禦清軍。城破後再次遭受劫難,年輕一輩中的俊秀死亡殆盡,幾成滅頂之災。

這時的王家名聲變臭,族人離散,處於崩潰的邊緣。

但在崇禎十七年,王家挽回了名聲,也為王家的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礎。

京師失陷,崇禎皇帝自縊的訊息傳到山東後,王與胤和其妻張氏、子王士和自縊殉國。

那場葬禮轟動了整個新城,甚至期間還爆發過圍毆大順任命的新城縣令賈三俊的事情。

之後,王家拒絕了滿清的徵召,直到天下穩定之後,王家人才再次出來為官。而領軍者便是被譽為清初第一詩人的王漁陽,原名王士禎。

這樣一個家族,朱由哲很難評論。

怎麼說呢!

家族大了,什麼樣的人都有,用好壞來評價他們太俗套了。只能說,這王家裡有很多人才。

而朱由哲此行的目的是來見王象乾之弟,同時也是王與胤父親,王漁陽祖父的王象晉。

這位王象晉當官期間沒有特別出眾,官職最高不過浙江布政使,而且十數年前便已致仕。

真正讓朱由哲感興趣的是王象晉的一個愛好。

遠處匆匆趕來一群人。當前一人,鬚髮皆白,雙目炯炯,正是八十三歲高齡的王象晉。

而比較神奇的是,在這個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的古代社會,王象晉竟然活到了九十三歲。

“臣王象晉拜見陛下。”

朱由哲上前扶住就要跪下的王象晉,“王愛卿,無需多禮。朕此次前來,只為看看你的園地。”

從天啟年間開始,王象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老家經營農業。

他親自開闢出一片園地,種植各種花卉、果樹、蔬菜,督率傭僕培植花木,試種各種農作物。

靠著親自種植和實踐累積來的經驗,王象晉寫成了《群芳譜》一書。

這是一本植物學,農學巨著,被後人稱為植物學辭書。此書有十二個分類,對每種植物都有詳細的記載,包括功效、栽培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