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一張紫檀大料雕成的几案,案上擺放有一尊仙氣嫋嫋的古樸香爐,爐中常年插有稚童手臂粗細的一炷大香,這炷香的香火,一日不可斷。晉心安來此之前,不但穿上了欽天監監副官服,還借來了監正腰牌懸掛在腰間,而吳靈素更是興師動眾帶上了朝廷頒佈給他的金敕,敕文上蓋有“皇帝三璽”和“天子三璽”總計六大璽中、專門用作祭祀天地百神的“天子之璽”硃紅印文。

晉心安和吳靈素畢恭畢敬將手中香插在香爐左右兩側。

兩人一起出聲。

晉心安雙手疊放,平視前方,沉聲說道:“替天行道。”

吳靈素視線低斂,作揖道:“以鎮四夷。”

香爐之後的牆壁上,籠罩在層層煙霧之中。

依稀可見懸掛有一幅幅與真人等高的莊嚴畫像。

隨著晉心安和吳靈素各自說完四字,濃郁煙霧逐漸消散,那些原本不顯山不露水的畫像開始露出真容。

不是真人不露相。

牆上所掛畫像,正是龍虎山天師府歷代飛昇大真人。

晉心安神情複雜,就像先前謝觀應曾經對他說過一句話,莫問世間有無神,古今多少上升人。那麼眼前這些畫像所繪真人,便是真正的飛昇人啊,或騎龍,或乘鶴,或扶鸞。

世人只知龍虎山天師與離陽趙室同姓,但是其中淵源之深,可以追溯到離陽的開國皇帝。

因為武當山,出身天潢貴胄的趙黃巢甚至不得不龍虎山隱姓埋名,修孤隱,在地肺山豢養惡龍,以此牽制西北玄武。

香爐中原本火光微淡的三炷香,瞬間綻放出三朵絢爛火苗,尤其是正中那炷香,以肉眼可見的飛快速度燃燒殆盡。

當香燒完,牆上那一幅幅掛像無風而動。

樓內如同響起一陣翻書聲。

懸在左右兩端的兩幅嶄新畫像最先出現搖晃,也最早出現異象,畫像外的三寸空中,出現玄妙漣漪的“水花鏡面”。

兩位身穿黃紫道袍的真人破鏡而出。

身形虛幻,從畫像和鏡面中走出,飄落在地,走向樓外。

一位位仙風道骨的大真人陸續落在地面,紛紛向門外飄逸走出。

有仙人負古劍,有仙人手持紫金寶冊,有仙人手捧拂塵,甚至最後出現的三位仙人中,其中一位騎著祥瑞白鹿,慷慨而歌。

在白鹿仙人之後,兩位仙人並肩出現,一位面容清奇,頭頂蓮花冠,大袖鶴氅羽衣,不同於先前諸位仙人的,無論是氣態還是眼神,都有幾絲“天地憐我,我憐眾生”的人情味,與之同行的另外一位仙人,則極為年輕,三十左右的容貌,眉宇間盡是殺伐氣,他落地後隨手一抬,便將數百年來始終供奉在樓內的一柄符劍“鬱壘”握在手中,掂量了一下,嘴角翹起。

晉心安保持雙手疊放的恭謹姿勢,目不斜視。

離陽朝野上下都公認是撞大運而竊踞高位的吳靈素戰戰兢兢,早已大汗淋漓。

一位位天上仙人出現在了凡間的欽天監,絕大多數就那麼直接“穿過”了李家甲士的步軍大陣,來到欽天監大門口,除了兩名甲士突然先是眼神渙散、然後渾身驟然散發出紫金光芒,變得眼眸金黃,氣勢雄渾,其餘仙人都在門口依次排開,所站位置與樓內掛像如出一轍,絲毫不差。

頂替了三百御林軍侍衛的仙人們神態各異,右側一位腳下紫氣升騰的仙人,轉頭望向身邊那位龍虎山最新飛昇的上任掌教“趙丹霞”,笑問道:“就是此子?”

每吐一字,欽天監大門附近便如同得聞天籟。

趙丹霞輕輕點頭,“正是此人,在此世棄了玄武大帝真身,自絕仙路。”

紫氣縈繞的仙人微微皺眉,怒視那個身穿告縞素的年輕人,出聲斥道:“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