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爺爺能活到這個歲數,歸功於那道士的恩惠。雖然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是記得很清楚那道人的模樣,身材高大,仁義而有豪氣,有古代遊士之風,比起天師府的黃紫貴人,實在是沒有架子可言。”

老人唏噓道:“那道人便是武當山的上上任掌教,叫王重樓。我也是很久以後才知道他是北涼武當山的掌教,所以趁著身子還沒完全埋進黃土,趕緊來這裡看一看。順便也想看一看北涼的西北天高,到底是怎麼個高。因為太爺爺以前在太安城當官的時候,有言官御史彈劾一個人,說那人到了北涼後,大開宴席的時候,竟然就指著屁股底下的椅子對眾人說,這張椅子不是龍椅,但比京城那張要高許多嘛。”

老人的兒子也快有甲子高齡,聞言後笑道:“多半是無稽之談。”

老人點了點頭。

那個一直看著老人抱著曾孫子的北涼徐奇,沒有說什麼,轉過身默然望向遠方。

他妻子握住他的手,側過腦袋輕聲問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正是徐鳳年的“徐奇”柔聲道:“真的,當時我還小,當時就坐在我爹腿上,這句話其實是他對我說的,大概是想告訴我當皇帝其實沒意思吧。”

徐鳳年握緊陸丞燕的微涼小手,低聲道破天機道:“官員七十致仕是離陽朝廷的規矩,能夠在七十九歲才致仕,不是誰都能做到的。老人是嚴松,當京官最大做到禮部左侍郎,跟首輔張鉅鹿政見不合,後來被排擠到了江南道廬州,心灰意冷,便在地方上安心做起了學問。這次張首輔身敗名裂,朝野上下噤若寒蟬,嚴松是少數幾個敢為首輔大人打抱不平的,可見他當年跟張鉅鹿是光明磊落的君子之爭。我之所以跟他同行,是因為徐驍對此人觀感不差,說那麼多罵他的人裡頭,嚴松罵他徐驍罵得很兇,但在理。”

老人突然對徐鳳年笑道:“徐奇啊,我進入北涼境內來武當山之前,拜訪過幾家書院,那裡的情景讓我大出意料,好像你們新涼王比老涼王更書生氣些,實在難得。”

陸丞燕看了眼破天荒流露出些許汗顏神情的徐鳳年,她會心一笑。

徐鳳年轉身後說道:“肯定是明知武功不如徐驍,只能退而求次,在文治上查漏補缺吧。”

小孩子一頭霧水,扯了扯老人的袖子,問道:“太爺爺,我大伯不是說那北涼王的武功很厲害嗎?”

一位中年人哭笑不得道:“文治武功的武功,可不是說打架的本事。”

閒聊過後,一群人重新開始登山,如今來武當山燒香,有一件事情成了訪客香客必須要做的,就是親眼看山上許多道士不分年齡不分輩分集體參加的早晚兩次功課,嚴家老小之所以如此趕早登山,就是想要去欣賞那一幕場景,數百上千道人在廣場上一起練拳,傳言那套拳法由上任掌教洪洗象首創,誰都能練誰都能學,誰都能獲益。

當一行人終於來到山頂武當主觀的廣場外,總算沒有錯過,否則就得等到黃昏了。

果不其然,如外界傳言那般,無數站位疏密得當的武當道士在廣場上一起練拳,便是再門外漢的老百姓,也看得出那套拳法的舒服,對,就是舒服。沒有什麼太高深的動作,也沒有發出尋常練武時發出的哼哈聲響,安靜而祥和。

老人嚴松讚歎道:“好一個行雲流水。”

坐在父親脖子上的孩子指著遠方,好似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神仙人物,滿臉驚喜雀躍道:“那裡有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兒也在打拳呢,那裡那裡,他在最前頭!”

老人雖然看不清楚那邊的情況,聽到後也有些訝異,“不是說領拳之人是現任掌教李玉斧嗎?”

徐鳳年解釋道:“李玉斧收了個徒弟。”

在那些道士身後位置上還有許多的香客,也都跟著打拳,也許不得其意,甚至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