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韋勤之知道大勢已去,反動縣長虞澤廣倉皇外逃,便不得不逃到懷集冷坑其岳父處隱蔽。
1950年春,在我軍剿匪部隊的互相配合下,頑匪韋勤之在懷集冷坑被抓獲,並押回連山縣城監禁。
1951年1月20日,連山縣工委將在押的頑匪韋勤之押回連山小三江公審,韋被關禁在小三江圩西邊的一間鋪頭的樓上。就在對韋執行死刑的前一晚,他大喊要小解,看守犯人的戰士便帶他到後鋪樓上的後門小解。豈知後門剛開,他立即將看守戰士踢倒,接著便跳樓逃跑。
()好看的txt電子書
戰士連開數槍,但由於天黑沒有擊中。
韋遊過了河,逃進了小三江圩對面的大山。
部隊連夜出擊,追捕無果。
此後將近半年時間,小三江地區的山中獨舍戶,經常被一個手持雙槍的“獨行俠”光顧,他們在恐懼中把大米、青菜交了出來,目送這一令人心悸的身影消失在彎曲山道中。
入黑時分,一個滿臉胡絡、身材高大的漢子竄到馬頭山村的一家獨舍,要戶主交出10斤大米,否則就不客氣,陰鷙似的目光使人心寒。無奈之下,戶主只有交出大米。此人走後,戶主想來想去不對勁,猜想可能是被追捕的大土匪韋勤之,於是立即向駐小三江的剿匪部隊報告。
部隊立即發動全區的民兵,從四面八方包圍了馬頭山,並對大山進行了全面搜尋。戰士和民兵將馬頭山的每個石洞,每簇草叢都搜遍了,也沒有發現韋勤之的蛛絲馬跡。
原來詭計多端的韋勤之,在馬頭山上看到從區政府府走出一隊人馬,經過田心向馬頭山直撲而來,就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便心生詭計。他沿著一條長滿青草的水圳摸出包圍圈,逃到班管村屋背的龍繩山頂躲藏起來了。
19。粵北剿匪故事多(10)
過不了多久,他知道馬頭山離村莊比較近,容易被人發現,便於當晚逃到小三江與上帥交界的大山上隱蔽,待時機成熟後,再捲土重來。
1951年6月25日,鹿鳴鄉農民朱達連到區人民政府報告,說他到小三江與上帥交界的馬架山斬蘿藤,在一個石洞裡發現有衣服、小刀、小飯鍋等雜物,鍋灶裡的火灰尚有餘溫。
區領導和駐小三江的剿匪部隊領導立即開會。大家認為,住在石洞裡的人,十有###是土匪頭子韋勤之,決定立即組織駐軍和民兵前往馬架山圍捕。當晚10點鐘,大軍和民兵在山民的引領下,經過濟村抄近路進入鹿鳴。
月影朦朧,漆黑一片。
部隊打頭,民兵在後,摸黑在崎嶇的山路上急行軍。
黎明前,剿匪隊伍趕到了馬架山,行至距石洞約三四十米遠的地方,部隊和民兵立即兵分兩路包抄過去,將石洞緊緊包圍起來。接著,由區政府工作人員和駐軍組成了一個八人突擊組,由副連長蔣旭明率領向洞口匍匐前進。
這時,已是下半夜4時半,月亮由朦朧變得清晰,銀輝灑向山野。突擊組端著槍正要接近石洞時,忽然發現有個人影從石洞裡閃了出來。從身影看這個人身材高大,蔣副連長推斷此人極可能就是韋匪。
蔣副連長便立即示意突擊組成員在石洞右側潛伏好,沒有命令不準開槍。這時,高大身影在朦朧月色中朝著蔣旭明的方向越走越近,到了小溪邊就蹲下身子取水淘米。
砰的一聲槍響,打破了午夜的沉靜。高大影子把手中的銅鍋扔在地上,從腰間拔出了一支駁殼槍。他就是悍匪韋勤之!
說時遲,那時快,蔣旭明從地上一躍而起,迅猛地撲過去揪住韋的後衣領,繼而以右膝蓋猛的往他的腰部撞去,將韋勤之按倒在地上。
然而,韋勤之畢竟是懂得拳術的人,在他倒下的一瞬間,立即以強有力的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