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葉劍英看到主席工作那麼忙,不便久坐,從沙發上起身,準備告辭。
毛澤東也站起身握著葉劍英的手,兩人的臉上都露出愉快的笑容,心有靈犀一點通。
8月1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電文,發出《關於華南局、華中局、西南分局的幹部配備及其管轄範圍的指示》。
指示規定:廣西成立省委,擬定張雲逸為書記;廣東不成立省委,設潮梅、東江、北江、南路、中區等幾個區黨委或地委,受華南分局直接領導;華南分局以葉劍英、張雲逸、方方同志為第一、第二、第三書記;華南分局領導廣東、廣西兩省及香港工委。
黨中央的這一指示,為華南解放後迅速開啟工作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葉劍英經過短暫的準備之後,再次來到香山,向毛澤東彙報南下的準備情況,請示華南分局的工作,並向毛澤東辭行。
毛澤東仔細地聽取了葉劍英的情況彙報後,懇切地說:“劍英,這次南下擔子不輕,你要把廣東、廣西的工作全面抓起來啊。”
當葉劍英談到準備借用接管北平的一些有益經驗,去接管廣州時,毛澤東點頭表示贊同,並補充說:“廣州是南方最大的城市,與香港有密切的聯絡,國民黨和粵桂兩系的軍閥都在那裡有很深的根基。你們一定要把廣州接管好,能否接管好,對國際國內都有重要的影響啊!”
葉劍英頻頻點頭:“知道了,主席。”並不時用手中的筆記下毛澤東所說的要點。
“你還有什麼困難嗎?”毛澤東問他。
葉劍英覺得幹部不足、人手緊張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便很風趣地回答說:“主席,華南解放晚,別處都把幹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給我們的幹部太少了,好比我們客家話中的‘水尾田’,流到最後剩的水就不多了,您看怎麼辦?”
毛澤東一聽便笑了。他借葉劍英的比喻,也很風趣地回答:“不錯,‘水尾田’是‘水尾田’,但那裡有一股泉水嘛!”
毛澤東的話音剛落,兩人不禁開懷大笑起來。
這笑聲融和著戰友的情誼和政治家的智慧,表達了相互的知心和信心。
葉劍英自然會意,毛澤東講的“泉水”,是指原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兩廣縱隊和地方黨組織中,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
這些人才是開啟華南局面的骨幹力量。
不久,身處北平的毛澤東向正坐在越野吉普,率領千軍萬馬長驅華南的第四野戰軍林彪、鄧子恢等首長提出了“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的作戰方針,指示“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方法”消滅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
第四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像兩條鋼鐵巨龍向著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嶺,向著大華南挺進……這情景,正像一首古詩所形容的:“戎馬鳴兮金鼓震,壯士激兮忘身命。披光甲兮跨良馬,揮長戟兮廓強弩。”
8月9日,風塵僕僕的葉劍英帶著毛澤東的囑託,驅車南下,途經九江、南昌等地,於9月初抵達江西贛州。
9月7日,葉劍英在江西這座古老的歷史名城召開了緊急會議,制訂廣東戰役的作戰方案。
在贛州會議後,廣州的接管準備工作,在葉劍英的指揮下,緊張而有序地展開了。負責接收工作的南下工作團,和解放軍主力部隊同時進入廣州。
南下工作團大部分團員是京津地區的青年學生,充滿朝氣而又略感稚嫩的面孔,瘦小的身軀裹著一件米黃|色的粗布制服,踩著輕快的步子行進在解放大軍的雄壯佇列裡,略顯有些不協調,但也增加了幾分情趣。在“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聲裡,他們從菁菁校園走出來,紛紛投筆從戎,女學生剪短頭髮,穿上男裝,成了一個個假小子,“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