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掛零想到遊戲裡那隻灰色品質的護腕,他打造那隻護腕時,爐子裡也是有木炭的。

也就是說,那隻護腕,實際上是經過了滲碳處理的。

可是即便如此,出來的也只是最垃圾的灰色品質,穿戴在手上的效果也不怎麼樣,要是用那隻護腕抵擋張忠慶手裡這把刀……只怕,護腕會斷得比測試用的鐵樁還乾脆!

胡掛零看著張忠慶手上的鋼刀,眼神中很是羨慕,忍不住問道:“張老師,那古代的人有沒有辦法,可以讓滲碳的效果提高一點呢?”

“自然是有的,不過想要知道這點,首先就要了解滲碳介質。”

“滲碳介質?”

“對,滲碳介質能分解產生出活性碳原子,而活性碳原子能被鑄件更好的吸收,達到更好的滲碳效果。”

看到胡掛零眼神中對知識的渴求,張忠慶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像是回到了課堂上,把胡掛零當成自己的學生,細細講解起來。

“常見的滲碳介質有甲烷乙烷、苯、酒精、丙酮、乙炔、碳化矽、石墨、氰鹽、氮……當然,木炭加上促進劑也能算作滲碳介質。像我這真空爐剛才進行滲碳的時候,採用的就是高純乙炔。”

胡掛零聽著張忠慶如數家珍報出一連串化學名詞,一時間頭都大了,聽到最後,不免有些失望:“張老師,您說的這些東西,古代怕是一樣都沒有吧……”

“怎麼沒有?”

張忠慶忽然說出一句很有哲理的話:

“很多東西一直存在,我們人類只是發現了它,而不是創造了它。”

胡掛零聽得一愣一愣的,“您的意思是……這些東西,古代就存在?”

張忠慶緩緩點頭,“就拿最簡單的來說,木炭和促進劑,在古代就是草木灰和泥漿,比如小倭國那邊,鍛打倭刀時,就是用紙張加上草木灰和泥漿包裹住鑄件,再透過鍛打析出炭黑。”

小倭國?胡掛零對這個國家沒有好感,而且巫瑩瑩遇襲一事也和小倭國的人脫不了干係,所以聽到這三個字忍不住皺了皺眉。“那……小倭國的這個方法,效果怎麼樣?”

張忠慶不屑一笑,“這種方法主要是操作難度低,所需要的材料也簡單,至於效果,聊勝於無吧,遠遠比不上我們華國古代的滲碳技術。”

胡掛零一下子精神起來,興致勃勃問道:“那咱們華國古代都是怎麼滲碳的?”

“據《天工開物》記載,我們華國古代,是將鑄件裝進一口大鍋,再在鑄件上放置木炭、豆豉、泥土,像是燜一鍋湯一樣加熱燜煮。木炭和豆豉都含有碳原子,泥土則用作分散劑,配合之下,得到的滲碳效果相當不錯,而這種技術直到今天還在沿用,是謂‘燜鋼法’。”

張忠慶說起老祖宗的東西,神情中都有些揚眉吐氣的感覺。

不過正講著,他看到胡掛零忽然掏出手機,神情專注地在手機上鼓搗著什麼,不由心生不滿,湊過去看了一眼。

這一看,卻才發現胡掛零正在打字記錄,口中還小聲唸叨:“蒸鋼法,木炭、豆豉、泥土……”

看到這一幕,張忠慶有所動容。原來,這孩子是在做筆記,差點錯怪他了……

對於愛學習的孩子,老師心裡都是喜歡的,張忠慶也不例外。

見自己隨口講的東西被胡掛零如此看重,他心裡也有一點感動,稍微停下來等胡掛零記完,便接著講道:“除此之外,也有和倭刀鍛造相似的做法,只是把材料換成了大醬和硝,大醬材料性質和豆豉一樣,硝則是含氮,兩種材料塗抹到鑄件上進行加熱,便是碳氮共滲技術的雛形……

“另外還有動物皮毛、油脂、牛羊角,這些東西都是含氮的,能降低鋼鐵臨界溫度,是古代很重要的滲碳介質,《吳越春秋》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