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珠江三角洲包括花縣、三水、南海、番禺、順德、中山、東莞、寶安八縣。境內河叉交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稱“魚米之鄉”“廣東糧倉”。
如果說,珠三角是一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那麼她就一定與恐怖和暴力無緣。但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和舊中國裡,在三座大山的重壓下,珠三角是一軸殘破的畫卷,記載著無數的災難與悲酸!
廣州解放前夕,南撤的國民黨殘兵敗將流竄於珠江三角洲地區,與“大天二”土匪匯聚成一股股反動黑潮,肆意衝撞,將這塊美麗富庶的土地,剝蝕得露出嶙峋的肋骨……
廣州解放後,他們憑藉珠江口星羅棋佈的大小島嶼,以香港、澳門為“大本營”,繼續進行破壞、搗亂,給大都市的安定和繁榮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珠江三角洲的特殊地位和嚴峻的治安形勢,使中共華南分局不得不把它擺到議事日程上。
1949年10月29日,華南分局在廣州召開了專門研究珠江三角洲問題的會議,認真分析了這個地區的歷史、現狀、社會經濟結構與階級關係,著重分析了當前的敵情、匪情:
廣州解放後,流竄於該地區的少量國民黨軍殘餘武裝有待殲滅;沿海一些島嶼有待解放。
據初步統計,珠三角還有國民黨縣保警1311人,自衛隊2877人,縣警察1258人,廣東省國防軍與雜牌部隊2715人,未收編的“大天二”2805人,其他“吊腳土匪”(無固定地盤的土匪)182股、3641人,武器則有長短槍11402支、輕重機槍984挺。
針對這一敵情匪情,華南分局提出基本方針“是消滅,不是儲存”;基本的策略手段可採取“利用矛盾”“先打抵抗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消滅”,或“用和平方式消滅”等等。
會上,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神情嚴峻地說:“珠三角是目前廣東的中心地區,要搞好廣東和廣州的工作,必須首先搞好三角洲的工作。”他最後強調:“只有堅決地肅清三角洲的匪患,才能疏通東、西、北三江與珠江和廣州的聯絡,鞏固廣州的治安。”
會議決定,成立珠江三角洲作戰指揮部。曾生為司令員,林平為政治委員,王作堯為副司令員。統一指揮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負責消滅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殘敵,徹底肅清土匪勢力。
會議之後,葉劍英把曾生司令員叫到身邊,再次叮囑說:“廣州的治安是和珠江三角洲密切聯絡著的。這個地區向來是廣東土匪的藏匿作案之地。珠江三角洲的匪特不除,廣州就不得安寧。希望你們精心組織,儘快完成這一光榮任務。”
面對上級領導的信任,曾生這位抗戰時期就在珠江三角洲衝殺出來的東江縱隊、兩廣縱隊司令員,更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
他聽罷葉劍英的叮囑後,立正敬禮道:“請首長放心,堅決完成任務。”
2。 暴風驟雨,南殲殘匪
11月2日,珠三角作戰指揮部根據葉劍英的指示,在中山縣石岐鎮召開了師、團、支隊主要領導幹部會議。
會議對追殲國民黨軍殘部和主要股匪作出了作戰部署。決定兩廣縱隊第一師為第一梯隊,第二師為第二梯隊,粵贛湘邊縱隊第四支隊為預備隊,由彭沃、鄔強率領,分兩路從石岐往澳門方向追殲殘敵。
5。平定珠三角殘匪(2)
當晚,主力部隊從中山石岐鎮出發。
3日拂曉,第一團抵達三鄉,與敵一○九軍殘部接火。
敵見我雄師揮戈而來,聞之喪膽,放了幾槍即向南逃竄。
中午,敵逃至南屏、灣仔等地棲息。
我兩廣縱隊第一、二師緊追其後,完全控制了前山、坦州一線,與敵隔河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