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誰家新燕啄春泥(第2/4頁)
章節報錯
,強徵多徵稅收。所以百姓皆有怨,公田自然無人上心,久而久之,國庫收益並不好。”
“正是如此,所以現在普遍行使的稅收是什取其一,也就是說田產一石粟米,要收走十分之一的粟米以為稅收。”
龍熙嶽點了點頭,接著話頭,他已然從軍數十載,但是老來歷多,對於這種事情也是如數家珍。
司空侯輸對青鸞和龍熙嶽,各行一禮:“當今燕國弊政也正是在此。”
眾人皆是疑惑不解,均是暗道十取其一,稅賦多低呀,妥妥的善政仁政呀。
司空侯輸也料到眾人會如此,苦笑著解釋。
“令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餘有四十五石。何況衣服交換等事,怎麼夠用?”
意思是五口之家,種一百畝的良田,每畝收粟米一石半,合計150石。扣除10的收稅,也就是官府收走15石,還剩135石。每個人一個月吃一石半,五個人一年就要吃90石,還剩下45石。其他的衣服,食鹽等生活用品,還要不要了?更別說,一般的家庭還不太可能有百畝良田,每畝上田才會產一石半,而且也不是每年都這麼多產量呀。
,!
“司空所言有理,可是國庫也是需要錢糧的。百姓日子雖苦,但也不能不收稅呀。不然國家朝廷就崩潰了。”
青鸞畢竟是長公主,從小錦衣玉食,雖然被世人稱頌文武雙全,但是屁股決定腦袋,位置決定想法。一個皇室公主怎麼雖然也憂國憂民,但是明顯就沒有司空侯輸這種從底層摸爬滾打出身的人更加體恤百姓人民。
侯輸搖了搖頭,“長公主有所不知,官府可沒有興趣每次收割糧食都派人來稱量實際產量。只是規定田歲產粟米一石,無論災荒時歲變化,皆是到時按戶徵收。遇到災年可能顆粒無收,但稅賦卻也不減絲毫。遇到豐收之年,官府反而各種理由大肆加徵收稅。”
“竟有如此之事……”
青鸞聽聞侯輸的解釋,不由一呆,她雖然聰慧過人,但是自幼錦衣玉食,被呵護慣了,自然是難以知曉真實之情況。
蕭胤鎮聽完解釋,也算是懂了,就是田產靠簡單核定,但是完全因為技術能力不夠,或者就是單純的又懶又惡,不按實際情況來辦。災年顆粒無收還不減稅免稅,到了豐收之年還要加徵。怪不得都是罵貴族老爺的,整個就是不做人,不知道底下人民的疾苦呀。或者就算是知道又怎麼樣?整個貴族階層都是食稅階層,體恤百姓的疾苦,不就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標準了麼?
侯輸並沒有指責什麼,只是接著起身一拜,“陛下,所以臣下建議實行‘井田疇均,相地而衰徵’,按土地質量等級和年景的好壞向土地佔有者徵收賦稅。以上壤之滿補下壤之虛。劃二歲而稅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歲飢不稅,歲飢馳而稅。”
眾人聞言皆是眼前一亮,如此安排果然就解決了這個疑難雜症,而且可以想象到如果實施起來,會有多少其他國家的百姓蜂擁而至。
苛政猛於虎,可不是一句玩笑。
司空,果真大才呀!
“陛下,如今雖然燕京人口眾多,但卻依然有很多荒地並未開墾,都是因為新開墾的荒地登記後也要跟熟地收一樣的稅賦。可生地養到熟地,沒有十載實在是艱難。所以百姓農民很少做這種有害無利之事,就算是有毅力開墾成熟地,也有被人搶了去的事情。所以臣斗膽懇請陛下,將現有田產歸屬登記造冊,核定上中下三等田,上田歲納稅一石半,中田一石,下田半石,按田產歸屬收稅。同時釋出善令,新墾之地歸開墾之人,且三年免稅。不愁四方百姓不紛紛來投。若如此,不需三年,必然國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