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但這個是需要時間的呀。

更何況建設港口需要的材料可不是一星半點。

在港口建設的這個時間段裡,就需要大量貨船來運送材料,其他方面的補給肯定就得受限。

而龍國大型無人貨船建設計劃還只是剛剛出現在紙面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出現在後勤船隊內。

如果龍國在這時執行大規模佔領土地計劃,只是維持百姓的溫飽,到時候所需的糧食就是天文數字。

這就與建設港口需要大批次材料有矛盾。

更何況委員會還有佔領呂宋的打算,到時候軍需又是一個問題。

接下來,就有人按照後勤部提出的意見,說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一、登州或者威海衛港的建設必不可少,這一點關係著大後方後勤補給物資的穩定,是第二世界開發的基石,不可動搖。

所以這部分補給必須充足提供。

二、關於大明百姓基本生活保障的問題,可以利用官宦士紳階層物資來進行補充,俗稱打土豪。

在明末,雖說由於小冰河的影響,糧食大規模減產,但是根據歷史組方面提供的資料,這個時期所產的糧食還是能勉強維持百姓的基本生活。

只不過是由於官府士紳階層的層層盤剝,這才導致百姓無法生存,紛紛起來反抗。

如果他們把大明朝廷移除管理層面,大明朝廷所有的開支一應取消,龐大的軍需不用再消耗,所省下來的錢糧,不但足夠大明百姓開銷,還會有所剩餘。

這個時間段不需要太長,只需要五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可以讓大明煥然一新。

三、至於呂宋方面問題,這個可以參考倭國的處理方式,畢竟那裡沒有文化認同感,完全沒必要謹慎小心。

所需的人口,完全可以從大明遷移,就先從那些反抗的地主士紳開始。

有惡行的官宦士紳全部槍斃,沒收其家產,其家屬全部進行移民。

沒有惡行的官宦士紳,全部進行土地置換,把大明的土地十倍百倍的往澳洲美洲地區置換。

不同意的人家正好全部拿下進行移民,同意的人家,等過幾年後美洲澳洲地區穩定後,再進行遷移。

總之,此人的意見就是先進行開拓,移民方面先撿著那些識文斷字的官宦士紳進行移民。

一方面這些人在進行大明開拓時始終是個隱患,另一方面,這些人在海外可以宣傳文化,進行文化滲透。

:()明末:只允許一萬人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