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在來巡撫衙門之前,王之仁也非常疑惑,這個官職今年年初不是已經裁撤掉了嗎,現在為什麼會突然又設立了吶?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袁崇煥!

天啟年間,袁崇煥在寧遠前線屢立戰功,使得崇禎帝在登基之初,對其極其倚重。

更是在去年,也就是崇禎元年,袁崇煥更是出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此時他的職權與登萊巡撫有重疊之處,於是在今年也就是崇禎二年初,上奏崇禎帝,撤銷了登萊巡撫一職。

直到己巳之變後,後金率兵入塞,兵臨京城腳下,袁崇煥被誣為奸細,下獄處死後,登萊巡撫才得以重設。

但是!但是現在登萊巡撫卻比歷史上的記載,提前重設了一年。

這就不得不感嘆蝴蝶效應了!

就在今年上半年,海軍357艦出現在泉州港的訊息,經過幾個月的發酵,傳到京城。

而此訊息又經演化,傳到了時任太學博士的徐光啟耳朵裡。

徐光啟那是何須人,被後人稱為明代的農藝師、天文學家以及數學家,在曆法、數學、軍事、農學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造詣。

編纂翻譯的書籍更是數不勝數,最有名的例如《農政全書》《幾何原本》等。

由於其身為讀書人卻不讀聖賢書,整天編纂一些亂七八糟的書籍,所以他在朝堂上顯得格格不入,被東林黨人認為是異類。

當徐光啟聽到這個訊息後,極為震驚,甚至夜不能寐,想親自去海邊尋找這艘無帆而動的大船,但由於他現在已經到了花甲之年,不適宜長途跋涉,於是就打算安排自己的學生孫元化去實現自己願望。

孫元化,師從徐光啟,明末軍事技術家、火炮專家。

此時的孫元化正在遼東輔助袁崇煥襄贊遼東軍務,說實話他現在沒有明確的官職,只是以太學生的身份輔助明朝官員抵抗後金的入侵。

由於在寧遠之戰時,孫元化用自己的學識藉助火炮幫助,幫袁崇煥拿下寧遠大捷,極受對方的的賞識和信任。

孫元化在得到老師的書信後,對於老師得到的訊息也極為震驚,作為徐光啟的學生,孫元化深受其影響,對於海上出現無帆大船也十分好奇,想去一探究竟,於是決定出發南方去尋找。

在出發前,孫元化向袁崇煥辭行,袁崇煥在得知對方遠行的緣由後,深感惋惜。

他知道對方一身的才能,對前線戰事能起到極大的助力,現在卻要離開前線,去尋找一艘不可能存在的大船,真是對人才的浪費。

不過他轉念一想,不如把孫元化安排到登州府,那裡靠海有港口也有船,既能滿足對方尋找大船的目的,又能施展對方的才能,想必對方不會拒絕。

於是袁崇煥在崇禎二年八月底上書,請求恢復登萊巡撫,並推薦了孫元化。

崇禎帝接到袁崇煥的奏書後,十分欣慰對方能夠分權,於是當即批准了申請。

崇禎二年九月底,登萊巡撫孫元化便提前一年走馬上任了。

巡撫衙門門口,王之仁遞上拜帖後,卻被門口的兵丁告知此刻新任巡撫不在衙門,去了軍械局。

王之仁不敢耽擱,立馬馬不停蹄趕到了軍械局。

此時軍械局內,孫元化正同眾工匠們討論無帆大船可能性,在得知蓬萊縣縣令來訪後,十分詫異。

他這個登萊巡撫名義上是巡撫,其實是歸屬武官行列,在大明朝廷重文輕武的風氣下,蓬萊縣縣令這個文官竟然主動上門拜訪,還是在那麼著急的情況下,實在讓人感到意外。

孫元化吩咐眾工匠退下後,安排王之仁進倉庫說話。

他知道對方那麼著急,肯定有什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