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看到三郎的文章,他感到精神一振。

文如其人。

三郎的文章和三郎的人一樣,都是充滿希望、生機勃勃。

即便是不好的歷史典故,在他的筆下也能有更好的解釋。

彷彿在三郎的心中,世上沒有絕對的黑暗。

“你在定州沒有偷懶啊!這篇論民生的文章,樸實而真摯,有馬周的意味。你聽了他的教導?”曹憲指著一篇文章問。

張川柏點頭:“馬中書兼任太子左庶子,常跟太子討論政事。我就默默旁聽學習。”

曹憲笑道:“這是你的機緣啊!”

相當於,宰相們輪流給川柏上課。

川柏學的,是宰輔的學問!眼光和格局,都是頂級的!

點評了川柏的文章,曹憲又講了李善、盧照鄰的學習情況。

曹憲說:“你們都有了自己的路,今後見賢思齊,摸索大道,不用我再為你們操心了!”

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各人。

“我一直在等川柏回來。我讓兒孫整理好這些年收藏的書籍、字畫,我自己的文章手稿。之前就說過,關於《文選》的註解,全部給阿善,將來由你繼續研究……”

夫子在做什麼?

張川柏忽然覺得很難過。

“三郎說要給我印書。這件事,你們自己安排吧,倒不用著急!”曹憲笑著感慨,“我也沒想到,竟然收到你們三個做弟子。這是我人到晚年,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我已經沒有什麼遺憾。”

“夫子!”張川柏淚汪汪,“我覺得,覺得……”

不要這樣啊!

李善和盧照鄰也開始抹眼淚。

曹憲輕輕拍拍三個弟子:“看著你們,就讓我想起年輕時的往事。你們想不想聽,過去的故事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一百多年的事。

曹憲講故事的時候,在江都的曹家人都過來了。

濟濟一堂的人,默默聽老人講一百年的風雲變幻。

老人不僅僅是在回溯自己的人生,而是在講生存智慧。

能夠真真正正活到一百多歲,經歷幾個皇朝的興衰,實在是非常難得。

時光如白駒過隙。

一百多年,對松柏而言,也不過是風霜雨雪、陽光雨露的重複。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

滄桑而平靜的聲音,迴盪在廳堂之中。

……

張川柏的眼前浮現出一幕一幕。

他看到少年的曹夫子在對自己揮手:“張川柏,再過九十年,你就能遇到我了!你看我的牛,是不是很健壯?”

“張川柏,快來跟我一起採香椿啊!看那枝頭,是今年第一茬的椿芽!”

“生化之學?你且跟我細細道來。”

……

川柏,川柏。

青年俊雅的曹憲,中年堅定前行的曹憲,老年和藹可親曹憲……面貌不斷變化。

不變的,是曹憲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

到一百歲,還在研究新學問。

暮春時節,繁花盛開的時刻,張川柏看到一朵花的一生,一個人的一生。

花開花落,樹葉黃了,從枝頭飄然落下。

張川柏恭恭敬敬,和其他人一起,向夫子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