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江都,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三月三,張川柏到都督府,參加越王李貞舉辦的射禮。

騎著馬出門時,巷子裡的孩子喊:“江都侯,來鬥草啊!”

張川柏擺擺手:“我先去都督府,若回來得早,就跟你們玩!”

張三郎和官員們混一堆,不能跟小孩子玩了。

就連從前蹦蹦跳跳的赤兔,都成了一條穩重的老狗狗。

歲月是把殺豬刀。

“射禮”,是一項古老的禮儀活動,一般在每年三月三、九月九進行。

朝廷“賜群臣大射”,三月三的規模較小,九月九重陽節的規模最大。

端午節射粽子,也是“射禮”的一種形式。

大唐武德充沛,李淵、李世民都是有名的神射手,宗室皇子們也熱衷射獵。

李貞任揚州都督這些年謹言慎行,不敢像其他兄弟那樣頻繁遊獵,多少有些鬱悶。

趁著三月三,辦一場射禮自娛自樂。

……

自從張川柏在澠池獵場兩箭救太子之後,朝野就流傳他少年神射。

此時,張川柏由遠及近,步伐沉穩矯健,一步步走來。

似乎只是過了一個年,少年人就一夜之間長高許多。

英姿勃發,意氣飛揚。

“殿下!”張川柏中規中矩地行禮。

“不必多禮。”李貞笑道,“今日我請了好些人來,你可得露兩手,給我長長面子。”

張川柏:“……?”

我給你長面子?

我是你弟?

不過,越王這麼說,他也只有謙虛幾句。

客人之中,好些都是揚州名士、世家大族,張川柏都認識的。

其中一個,正是蘭陵蕭氏的蕭灌。

兩家的交情可以追溯到張良和蕭何,那必須是老相識。

互相打招呼的時候,蕭灌語氣熟稔地說:“三郎在長安時,參加過宮中的大射嗎?”

張川柏搖搖頭:“沒有。”

蕭灌笑道:“我也沒有。我阿耶說,宮中的大射,很有意思……”

接著,他侃侃而談,吸引了一群聽眾。

按禮,射禮要在射宮進行,但大唐沒有一個專門的射宮。

貞觀年間,舉行過“大射”的有武德殿前、儀鳳殿前、觀德殿前、玄武門等。

“陛下親自下場射箭,靶子是熊皮,稱為‘熊侯’,若只有大臣下場,靶子是鹿皮,稱為‘鹿侯’……”

聽蕭灌如數家珍,周圍的人露出羨慕的眼神,不愧是世代簪纓的蘭陵蕭氏。

但是,忽然有人笑出聲,笑聲尖銳刺耳。

蕭灌:“……閣下為何發笑?”

“沒什麼。就是想到,有一年蕭公參加射禮,歐陽大夫專門給他寫詩。”

蕭瑀射箭不行,銀青光祿大夫歐陽詢寫詩嘲笑:

疾風吹緩箭,弱手馭強弓。欲高翻覆下,應西還更東。

十回俱著地,兩手並擎空。借問誰為此,乃應是宋公。

有人小聲念出這句詩。

笑聲從各處響起。

不應該笑,可實在忍不住啊!

蕭灌臉綠了。

若蕭瑀沒被貶,這些人敢當眾說這首詩嗎?

這裡是蕭家的大後方啊!

蘭陵蕭氏,真的要沒落了嗎?

他定了定神,回應:“我卻知道另一首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我覺得還是這首詩好。諸君以為呢?”

這是皇帝寫的《賜蕭瑀》,誇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得住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