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新宅落成。

江都最熱議的,就是農業神童·朝散郎·太子侍讀的學堂開課了。

“不識字的也收嗎?”

“張朝散郎說有教無類,汪汪叫的都收。”

“什麼叫?叫什麼?”

“反正……只要有求學之心的都收。束脩也不強制,但要參與農學實踐。”

“就是幹活吧?”

想到要幹活,有錢人家就放棄了。

自家孩子不必走農學這條路。

有這個功夫,不如學習詩賦文章,投行卷考科舉。

蘭陵蕭氏的蕭灌,今年明經科高第。

雖然其父因故被革職回鄉,他們這一支還不會沒落。

有錢人興致不高,對於黎庶而言,能識字,還能學到真本事,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只要能拿得出一份乾糧的,都送孩子到張園讀書。

“好好學啊!學不過汪汪叫的,你們就別回家了!”

神仙的狗,那是靈犬!

……

張園的正堂裡,擺著兩張長長的高足桌子,配長板凳,是張春生專門給學生們打的。

他的孩子也來上學,說什麼都不肯收桌椅的錢。

“為了子孫的前程還要收錢,我怕祖先半夜來找我。”

現在,一群七到十四歲的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長板凳上。

他們衣著樸素,不起眼的地方還有補丁,臉蛋被寒風吹得紅撲撲。

一看就沒抹豬油。

腳趾頭在麻鞋裡不安地摳著鞋底,既好奇又忐忑。

做學生!

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啊!

教他們的小夫子,是太子侍讀……四捨五入,在座的全是太子洗馬?

張川柏站在一塊大木板前,鄭重地說:“農學堂開學,你們就是第一批學生。跟我念: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小孩子們熟悉這句話,響亮地跟著喊。

“下一句,學好數理化,我強得可怕!”

喊!跟著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咦?

這一句好威風!

大多數小孩子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但他們覺得站在前方的張川柏強得可怕。

張夫子身上的官服,那麼莊嚴、那麼精神,將夫子跟尋常小孩子區別開來。

張川柏這一次辦農學堂,跟太子都報備過,江都令崔珏和縣學的官員一起過來看。

聽到最後一句宣言,學官們讚道:“好志氣!”

崔珏說:“越王贈《千字文》二十卷,揚州都督府長史贈麻紙二十刀、本官贈毛筆二十支,諸位若要助學,也可以慷慨解囊。”

張川柏立刻說:“我準備在學堂的牆上掛一塊捐資名錄,紀念諸君的對學生們的厚愛。讓後人都知道,這所學堂是在各級官府的關照下建成的。”

崔珏微微一笑:“教學生感恩是應該的。”

他們這麼一說,原本沒想捐資助學的學官們,只好跟著認捐。

轉念一想,名字列在越王后面,也很有面子。

又都心甘情願。

一下子,筆墨紙硯都有人認捐。

張川柏喜笑顏開,帶著學生們連連道謝。

學生們的心也安定許多。

讀書花銷大啊!

在江都令和學官的旁聽下,張川柏開始上第一堂課。

……

“我們的課程,分為‘農具’、‘農肥’兩大部分。你們家裡都有秧馬嗎?”

“有!”小孩子們響亮地回答。

秧馬這種簡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