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勞動力回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唧唧復唧唧”
吳秀在廊下紡布。
聽到門外的喊聲,她的動作比三郎更快,飛奔著出去。
“阿孃!”
“阿孃!”
張遠志和張京墨異口同聲:“我們回家啦!”
“怎麼都回來了?”吳秀又驚又喜,摩挲著兩個兒子:“沒收到家書嗎?阿耶不是說讓二郎回嵩山?”
“阿孃,你不想我回家?”張京墨委委屈屈。
“你這孩子,說什麼傻話呢?阿孃想你!想你啊!但是拜潘道長為師,是很難得的!”吳秀目光一錯不錯地看著兒子。
“師父很看重我!不會不要我的!我回來看一看,再返回嵩山。”張京墨拉著阿孃的手,“現在我覺得,嵩山也沒有多遠。坐船到洛陽,再轉道嵩山……”
“是是是。”吳秀笑得停不下來。
小孩子出門一趟,口氣都不一樣了。
難怪那些世家郎君,都有遊學的傳統。
在家裡關著,眼裡心裡就只有一畝三分地。
張遠志說:“授衣假其實也是田假,讓學生回家農忙的,我和二郎一起回來秋收。”
時時風折蘆花亂,處處霜摧稻穗低。
九月授衣假,正是秋收時節。
他們說話時,張川柏跑出來。
“小三郎啊!”張遠志和張京墨興奮地走上前,將張川柏抬起……像抬肥豬一樣。
“我們稱一稱!喲!重了不少,長肉了呀!”
“長高!我長高了!”張川柏掙扎著下地,跟兄長們比身高。
卻猛然發現,兄長們比他長得更快。
特別是張遠志,十六七歲正是飛速長身體的時候,一年往上竄了一截。
還有青青的鬍子茬了!
和兄長們相比,張川柏長大得不算太明顯。
吳秀是最有感觸的。
大郎離家時還是少年,彷彿一夜之間就成了男子漢。
時間啊,都被誰偷走了?
張遠志和張京墨這次回家沒帶多少行李,除了隨身的衣物,最重的就是一口鍋。
把晉王送的鐵鍋揹回家!
兄弟三人抬著鍋,簇擁著阿孃走進家門。
進屋之後,張遠志和張京墨端端正正拜見阿孃。
“母親!孩兒出遠門,讓母親為孩兒擔憂!孩兒不能侍奉膝下,是孩兒不孝。”
吳秀拉著兒子們,欣慰地說:“小猴兒說話做事都有模有樣啦!
你們外出求學,是正經事,不要惦記家裡。
我和你阿耶還正值壯年,不用你們侍候。”
“你們阿耶龍舟賽還能拿第一呢!還是響噹噹的硬漢。”
“快跟阿孃說說,在外面過得怎麼樣?”
雖然有書信來往,哪比得上兒子們親自說呢?
張川柏也拉著一張小板凳在旁邊坐下,聽大兄和二兄炫耀。
誰能比得過他的兄長啊?
大兄跟晉王、英國公府、孫神醫有來有往;
二兄進長安,給晉陽公主獻藥,療程結束後功成身退。
大兄的醫術有很大進步,能給人治砍頭瘡;
二兄的心理療法,跟太醫署的禁咒科異曲同工……
兄長們都這麼能幹,張川柏覺得自己是天生軟飯聖體。
上進心搖搖欲墜。
張遠志又指著鐵鍋說:“晉王給三郎的!”
“這個就是三郎說的炒鍋?跟鐺是不一樣。”吳秀擺弄著鐵鍋,“千里迢迢的,何必揹回來?留在長安用就好。”
“三郎惦記著呢!”張遠志笑眯眯地說。
張川柏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