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哦,殿下也可以一起幹活。

皇室有一個傳統,親自動手種植莊稼。

某年五月,一個和煦的日子的晨光中,皇家花圃裡,皇帝親自率領著皇子們,收割著去年播種的冬小麥。

皇帝深情地對兒子們說:“這些麥粒,將用以祭拜祖先的聖廟,因此我們必須親手收割,也讓你們體會耕作的艱辛。”

“派人探查民間莊稼實情難獲真相,唯有親自動手,方能深知收成的豐欠。”

所以收割莊稼,李治也是幹過的。

……

張川柏忽然之間忙碌起來,接連幾天沒有去給李治講故事。

李治忍無可忍,找到張川柏住的小院子。

定州這裡,是臨時的行營,連太子在內住的都不講究,百官更不必說。

像高士廉之類,當然是住本地豪強大族提供的深宅大院;張川柏就和其他屬官,擠在一個小院子。

唐人熱衷養雞,小院子裡一群雞飛過,留下一片雞糞。

張川柏頭上粘著雞毛,和隨從奴僕一起,用竹子在編織著什麼。

“張侍讀,你幾天沒有去輪值了!”李治大聲說。

張川柏連忙放下手裡的活,上前行禮:“我跟殿下說了,我有一些事,要忙一忙。”

“你在忙什麼?編這個……要去捕魚嗎?”李治好奇地問。

放在地上的竹編器具,看著就像一個捕魚的魚簍。

張川柏樂了:“殿下居然還知道魚簍!我這個若是用來捕魚,孔就太大了……這是麥釤!”

說到麥釤,張川柏簡直想拍腦袋。

因為他自己家這幾年沒種麥子,他竟然一直沒想到麥釤。

麥釤的發明時間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並在明清時期達到興盛??。

也有傳說,麥釤是諸葛亮發明的。

反正張川柏這些天在定州轉了一圈,沒看見,因此決定自己做出來。

“一套完整的收麥器由麥釤、麥綽、麥籠三部分組合而成,配以木柄、滑框、拉繩等附件。”張川柏講解新農具,“在鐵機器收麥之前,麥釤就是手動收割機!”

“把原本用的鐮刀上面的刀片取下來,裝到這個麥釤上面就可以了。農人本來有鐮刀的,不用再去找鐵匠打新刀片。”

鐵器是很貴。

但唐代也是有鐮刀、鋤頭這些鐵製農具的。

並不是還處於新石器時代。

李治看完張川柏的新發明,還是沒怎麼看懂。

“你的意思是說,這個像簸箕或魚簍一樣的器具,能夠用來割小麥?”

張川柏連連點頭:“這個做起來容易,使用起來會需要一些技巧。到收麥子的時候,我親自去示範!”

“好!”李治高興得昂首挺胸。

父親在前方攻城掠地,他在後方發明新農具,掠麥子!

張川柏是太子侍讀,張川柏發明的,四捨五入就是太子發明的!

他有一種,跟父親並肩作戰的驕傲!

張川柏也很高興,搞發明這種事,比寫文章還要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