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臣們明白了惹惱了唐致直他是真的會殺人的。至於事後大臣們明裡暗裡的對唐致直使的絆子,也都被唐致直雷厲風行的處理乾淨。葉如晦一點不意外,軍伍朝堂之上的事情華章侯給他講的不少,他自然也知道唐致直這樣做的必要性。不過提起華章侯,葉如晦便想起了他被徵調到徵東邊軍的事,就是不知道他把這爛攤子收拾的怎麼樣了。 不去想太多的葉如晦加快趕路,只過幾日便已經離都陽不遠,他不入都陽,只是都陽和菩提寺的方向大致而已,而這日午後,在一處破道觀裡躲雨的葉如晦,又見到了一個穿著草鞋的東越僧人。 看見這個穿著草鞋的東越僧人走進這個風雨都不可避的破道觀,葉如晦的第一反應便是有些驚訝,書中早有記載,除非是重要的佛道交流,否則佛不入道,而道也是不可入佛的。眼下這座破道觀雖說看樣子都已經是荒廢已久,就算是東越佛教勢大到如此,但不管怎麼說,這條規矩始終如一座大山擋在前面,如何可以隨便攀越? 那入觀的中年僧人看到葉如晦也只是兩手合十的徵求葉如晦的意見,“施主,貧僧進來暫避風雨,沒有影響施主?” 滿是疑惑的葉如晦點頭,隨即就開口問道:“大師躲雨自然無妨,只是在下隱約記得書中可有記載佛不入道,道不入佛的?” 那中年僧人看了一眼外面的瓢潑大雨,溫和說道:“我佛慈悲,定然不會見貧僧淋雨而視而不見的。” 葉如晦打趣道:“那大師就讓這道教李祖師施以援手了?” 身著草鞋的中年僧人微微一笑,“道教李祖師,自然是有大慈悲之人,若無普渡眾生之志,想必也不會立下大願要以一人之身而渡蒼生。” 葉如晦有些訝然,倒不是覺得這中年僧人能說出這番話,只是驚訝佛道不和早就是世人皆知的事情,而這僧人絲毫沒有顧慮,而且聽語氣,似乎對這位道教祖師推崇至極。 葉如晦嘆了口氣,“道教李祖師始終是有跡可循,不過大師的佛就虛無縹渺了。” 中年僧人微微一笑,說道:“佛在心中,何謂虛無縹緲?” 葉如晦自始自終都對這些雲裡霧裡的禪語不感興趣,只是看著中年僧人似乎深信不疑的樣子,他還是忍不住問道:“大師說佛在心中,但我看如今東越境內餓殍滿地,所謂的佛又在哪裡,能如何幫世人?” 中年僧人笑道:“佛國雖說遠在西方極樂,但既然存在,佛便一定存在,而佛如何幫世人,自然不是施主所見的一定要施粥慰肚而已,只要心中有佛,世間便處處是佛。” 葉如晦只當是前去菩提寺之前接受的一次考驗,可對於中年僧人這說法,顯然是沒有半點認同感啊。他讀聖賢書,聖賢在這裡,書也在這裡,做不得假,而這所謂的佛便只有禪語和一些記載的事蹟流傳世間,可佛本身,便如同世人一直稱之的鬼一樣,從未有人見過,這讓葉如晦如何信得? 中年僧人顯然是覺得對葉如晦說禪語是和對牛彈琴是如出一轍,便不再說這些,反而是把腳上的草鞋取下,檸幹鞋裡的水。葉如晦想起最開始碰見的那群僧人,這才開口說道:“大師,為何你們僧人現在都是腳踏草鞋了,我記著之前不是?” 那中年僧人終於第一次有了情緒波動,嘆道:“菩提寺的不與曾遠去佛國歸來,就是穿的草鞋,此事不知為何被流傳了出來,導致這東越大大小小的寺廟興起了穿草鞋之風,說是這才能讓佛感受到赤子之心,貧僧最初不覺得如何,只是後來現這草鞋穿著確實不錯,這才在主持處求來一雙,正趕上出寺辦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