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把水車運到第一輛水車隔壁。

李村水田的渠道已全部疏通好,李和、李虎正在帶人車水,兩人見雷大人又帶來了一輛水車,不禁大喜過望,連忙迎了上來。

雷曉飛指揮安放好第二輛水車後,自己先試車,試過運作正常後,才交給了李和他們。李虎連忙組織人手過來接手車水。兩輛水車在李村精選出來的精壯後生腳下飛快地瘋轉,“吱呀,吱呀”聲中,一股股白嘩嘩的流水歡快地流進水渠,隨著水渠流向四面八方的田野。

雷曉飛估計了一下,兩輛水車如果不間斷地車水的話,一晚就可以把李村所有的水田灌溉一遍。也就是說,明天,“合作社”那邊就可以開始放水乾湖。

接下來的幾天,雷曉飛真的忙得像個陀螺,跟著雷曉飛乾的、“合作社”裡的人也忙得像個陀螺。

高峰買回煤粉和煤粒後,雷曉飛就和李村村長李和商量,借用李村的石碾子,並把做蜂窩煤的工作承包了給李村。反正,現在李村的山田已差不多全部造好,水田也已灌溉完畢,村裡勞力過剩。雷曉飛派出林採微做技術指導,按每做成一個蜂窩煤多少錢的形式,把蜂窩煤的工作交給了李和安排。

丹霞則帶著幾個僱工開展種植豆芽和芽菜。

煤爐膽送樣合格後,雷曉飛讓那中年窯主做五個三眼的,十個一眼的,做好了送過來。雷曉飛又讓周夢蝶領著木匠們按煤爐膽的大小式樣做煤爐殼。

雷曉飛自己則與高峰一起,帶上幾個僱工,邊給大湖放水,邊把大湖裡的魚捉到小湖裡去。

水,放了足足一個星期,大湖終於露出了湖底。

果然不出雷曉飛和周學士所料,呈鍋底狀的湖底當中有兩三個噴水眼。湖底的淤泥黑亮黑亮,雷曉飛在下湖捉魚時已知道,淤泥足有一米多深,陷足其中的話,就要花費老鼻子的力氣才能把腳拔出。當然了,這湖已不知形成了多少年代,從來沒有幹過,湖底的淤泥不厚才怪呢。

面對這厚實的湖底淤泥,雷曉飛不禁皺眉。淤泥太多了,淤泥多,淤泥裡的腐敗物質就多,不利於魚的生長。

但如果要清理這片淤泥的話,那就大陣仗囉。四十多畝的湖面,算來也有近三萬個平方米,如果淤泥一米深,那就有三萬個立方米了,每人每天清五個立方米的話,那就要六千個人次才能把它清完,換句話說,如果每天一百人開工,也要兩個月才能完成。還有的是,清出的這三萬個立方米的淤泥不知運放到哪裡好。

淤泥堆放在近處是肯定不行了,因為這樣的話,不僅影響周圍的住房、行人,也阻礙“合作社”的日常運作;但如果運到城外等遠處,不但要花費人工,還要耗用不少的時間。

雷曉飛連續冥思苦想了幾天,也沒有找到頭緒。眾人見雷曉飛這幾天老皺著眉苦思,也就沒有打擾他。

這天,雷曉飛又絞盡腦汁想了半天,還是沒有結果,他就索性到李村那邊去轉轉,看能否找到靈感。

第205章一舉兩得

雷曉飛不想驚動他人,就繞路先來到李村的後山。

後山的山田已經按雷曉飛的設想全部造好,農作物也按雷曉飛的計劃全部種上了。

雷曉飛把所有的梯田幾乎走了個遍,田裡的管理還算不錯,豆類的作物已有很多從土裡悄悄地探出綠油油的嫩芽;番薯也長出了不少嫩葉來,有的藤莖已開始霸地了。雷曉飛看到了這片景象,心中稍有安慰。這裡,承載著這次改革試點的一半分量,一旦失敗,改革將前功盡棄。

雷曉飛從後山轉到村裡時,先見到的是他的蜂窩煤,一行行、一列列的蜂窩煤正擺在村的祠堂前面晾曬,估計有近兩千個。

雷曉飛還是沒有驚動李村的村民,他繞過村子,來到村前的水田裡,水田的各種農作物因水份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