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國公府的人全湊到建安侯府去過年,這事自然又是引得長安城一片轟動,要說三個國公一起去建安候家,並不是什麼新奇事,當初建安侯還只是個宣德郎的時候,這三駕馬車就幹過這事,還裹挾了一大批大佬同去的,但那隻不過是個平常的日子。

這可是過大年!

結果就是,王況家的年夜飯還沒擺齊了,唐儉,蕭瑀,張亮,房老頭,魏老頭,杜老頭,長孫臭老酸,侯君集,李靖等等這些還在長安的全都在王況家裡冒了頭,王況一看,好傢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面,沒死的幾乎都來了嘛。

死了的,有一些生前和程處默他們走得比較近的,比如說譙國公柴紹之子柴哲威,現任右屯衛將軍的,因為是武系官員,也顛顛的跟在李靖後面跑了來,在長安像他這樣的官二代不少,都是子襲父爵的,除了幾個太子一系的外,其他人對王況的印象都不錯。

官二代裡,就有兄弟站不同陣營的,比如說柴紹的大兒子柴哲威就是堅定的站在朝廷這一邊,而他的弟弟柴令武就是站在太子那一邊,最後,弟弟被哥哥舉報謀反,弟弟被殺,當哥哥的就被流放到邵州(今湖北卲陽),許多年後才又被起用為交州都督,不過這都是李治小子上臺後的事,現在兄弟倆還是元勳之後,很受李世民的重視的。

柴紹兒子的這一個橋段知道的人不少,王況也知道,不過當王況見慣了大家族都習慣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做法後,大抵也就明白了,其實兄弟倆應該都是有參與謀反的,不過呢,為了保住家族血脈,事發後,只好出來一個舉報,留住一支血脈再說,不然的話,以親親相隱的社會風氣,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而當哥哥的舉報了弟弟之後被流放,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犯了親親相隱的忌,也有一部分原因在王況看來,應該是李治小子也看出來了,不過是因為他出首,明面上是有功的,所以不能殺,既然不能殺,那就只好流放。

家族之事,從某一點上來說,其實比朝堂還複雜,各房之間,既有競爭關係,也有相互扶持關係,內部有競爭,但當對外的時候,又是槍口一致的。這個關係並不大好把握,但只要把握住了,卻又是家族昌盛的利器,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許多家族不管是誰當皇帝,誰掌握了天下,這個家族依舊是屹立千年不倒的。

這些個大佬會來的原因很簡單,昨天,先是幾個小國公和徐國緒等人鬼鬼祟祟的跑到建安侯府,等他們出來的時候是一臉的滿足,然後是有人看到建安侯拎了個食盒往宮裡走去,再然後就是從宮裡傳出建安候獻了新鮮海貨,晉王殿下和兩個小公主吃完了還整晚的嚷嚷還要吃。

接著就是傳出了要組建由至少八艘大樓船組成的大船隊出海去探尋的訊息,這裡面,隱隱的一條線就串了起來,這條線,必定就是那新鮮的海貨。

海貨長安不是沒賣的,魚乾蝦米,蟶鮑海參等等,幾乎能曬乾的都能在東市上買到,但那是乾的,可建安侯吃的是新鮮的!

新鮮的啊,新鮮的長什麼樣,絕大部分人都還沒見過呢,既然是新鮮的,既然是可以讓皇帝鬆了口答應建安侯組建船隊出海的,必定不是那些乾貨能比的。

沒有人是傻子,馬上就有人聯想到了頭天那一陣急鈴,必定是建安人用了三百里加急,利用建州給建安侯送急鈴的便利條件,“順便”給建安侯送來了新鮮海貨。既然是加急送來的,那麼,數量肯定絕對一定百分百是有限的,可以說是過了這村就再也沒那店了,現在見三個國公都浩浩蕩蕩的往建安侯府跑,自己還矜持什麼?晚了別說喝口湯,估計連個影都見不著啦,於是就一窩蜂的往頤政坊跑。

有厚道點的,是在家吃過了年夜飯再來的,有那不厚道的,存心就是要想空了肚子來填滿新鮮海貨的,是連一口都沒吃就直撲建安侯府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