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啥的,麻煩你們一家在無病無災的情況下,小心謹慎的積累四五代人之後再說吧!

而在朱由棟引導大明開始了工業革命,並且將南洋諸國變為自己的產糧基地,以及整個大東亞都成了大明的商品傾銷地後。整個大明,尤其是東南諸省的工廠,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的冒了出來,對這個地方的農業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工廠建立起來了,要招工人是吧?而現在松江府的工廠工人的薪資是多少呢?工廠種類不同,稍有偏差。但基本上,童工一月大約是60個銅板,成年女工80個,成年男工1塊銀元,熟練工15塊。若是匠師階層,那就更高,可以每月拿到3~5塊。

還是以剛才那個四口之家的佃農家庭為例。若是其家都進入工廠,那他們一家每月的收入就是3塊銀元,一年就是36塊。在減去人頭稅和徭役稅後,怎麼都能剩下25塊以上的銀元。其家庭收入直接翻了一倍都不止!而若是他們當中出了熟練工或者匠師呢?

中國人都是天生會算賬的,哪怕這個四口之家都是文盲,這麼簡單的賬,他們還是會算得過來。你說,當他們有機會進工廠做工的時候,他們會怎麼選?

此外,雖然大明沒有什麼殖民地,但宗藩卻是多得很啊。所以,大明的工業品目前根本不愁銷路,所以在可以預期的十年內,大明的工人其薪酬會越來越高。

而與之對應的則是,雖說大明戶部在國家層面上的海外購糧還算有節制,生怕購入糧食太多摧毀國內糧價,導致穀賤傷農。但大明的糧商可管不了這麼多:人家南洋諸國畝產高不說,還一年三熟。這糧價比我們大明低多了。我們直接從南洋購入糧食在國內或者朝鮮、日本售賣,這利潤相當的大啊!

也就是這些年因為大明、福國、桂國、日本都以國家力量在南洋大力買糧,使得糧價升高,間接抑制了民間糧食交易,不然民間的糧商都能把大明國內的糧價沖垮!

但也就是這樣了,雖說國家層面的大力買糧,使得大明國內的糧價基本穩定在一塊銀元兩石糧食的價位上。可是你要知道,大明始終是一個出超的國家,白銀在源源不斷的流入,銀元的購買力實際上實在不斷下降的。所以,表面上的糧價穩定,其實是意味著糧價下降,農民和地主的收入減少。

“皇上,各位同僚。最近這五六年來,國家的情況就是如此。工人的薪資在不斷上漲,農夫的收入實際上在不斷下降。所以,一旦有新的工廠開工,往往就是整村的農夫家搬進工廠做工。甚至有些村落,乾脆村人集資,或者以村土地為抵押,去銀行貸款來開辦工廠。

這人都進了工廠,種地的人自然就少了。現在,江南各省的地租,已經降到了四成、三成半,就這樣,還是不容易招到佃農耕種。可是地租卻不能再降了,再降,地主得到的收益在繳納了田賦後,就剩不了幾個瞭如此一來,土地自然大量拋荒。

更有藩王分封海外後,紛紛到各地以各種優厚政策招攬本國百姓去海外定居。而各藩王最青睞的就是我東南沿海的百姓。因為當地百姓思路活,適應力強嘛。但這對於本就耕種不足的東南各省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皇上,如您方才所言,北方各省未來二三十年,可能都是天災不斷。若是這南方各省土地拋荒的問題得不到遏制,南方的糧食產量也會持續下降。這個,雖然我們可以繼續從南洋買糧,但是臣覺得,糧食這種事關天下穩定之根本的東西,還是應該保證自給自足。”

“皇上。”銀行行長曹三喜起身:“大司徒所言,句句屬實。土地拋荒,在臣這裡也有體現。最典型的一個案例便是,五年前,華亭徐家以20萬畝土地做抵押,向本行貸款200萬元開辦新廠。在當時,松江的土地大約是20元至30元一畝,這20萬畝土地,銀行只貸給了200萬元,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