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多的土地給人耕種的問題,關鍵是:人的力氣就是那麼點。一個農民只管五畝土地和管二十畝土地,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可以精耕細作,後者就只能是粗放式耕種,近乎完全靠天吃飯了。

本來北方由於自然條件的不利畝產就低了,再加上如此的粗放式耕種,整個兒一個惡性迴圈!

“寬仁啊,如此說來,咸陽的農戶,這日子過得比順德的要差許多了?”

“正是如此,殿下。順德的農戶,只要家裡有個一二十畝水田,而且家中沒有病人的話。就敢供至少一個孩子唸書。而咸陽的農戶,便是家中有個兩三百畝土地,要供一個孩子唸書,那也是要反覆考慮才能做出決斷的。”

“嗯,寬仁啊。土地和糧食當然是一個家庭的根本。但是以孤看來,這百姓們,應該不會光種田吧?”

“殿下聖明。這農戶嘛,除了少數愚夫愚婦,大多數除了種田,還是要做點其他生髮的。譬如在臣的老家順德,我們除了種田,也要養魚、打些河鮮海產出去售賣。呃,還有便是,想來殿下也知道,順德離海很近,這私鹽……”

“呵呵呵,無妨無妨。作為太孫,孤當然要說必須嚴厲查緝私鹽。但是今日你我二人對話,孤對這個聽了也就聽了。”

“多謝殿下體諒。殿下,陝西的農戶,據臣在咸陽任職兩年多的觀察來看,他們在種田之外的生髮,主要在於茶葉貿易。在二三十年前,據說茶葉的收入能夠佔到一般農戶收入的五六成。不過最近這些年,這收入卻是銳減得近似於無了。”

陝西在地理上與蒙古、甘肅、青海等地為鄰。在明孝宗時期,大明放棄了哈密衛後,陝西已經是大明西北的邊境省份。

在其周邊的地域裡,由於那裡多數都是遊牧民族,平日裡以肉食為主。所以,這茶葉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是剛需。在明武宗、世宗乃至穆宗時期,陝西的茶葉遠銷整個大西北。諸多的陝西農民因此而受益。

“嗯,寬仁啊,陝西的茶葉貿易孤是知道的。可是為什麼你剛才說,現在陝西的百姓從中幾乎沒有受益了呢?”

“還不都是因為那些荊蠻子!”

“嗯?”

陳時濟說的荊蠻子,就是湖廣人(明朝時期湖南湖北是一個布政司)。湖廣在明代中後期的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號稱“湖廣熟、天下足”。在發現邊境茶葉貿易的高額利潤後,湖廣人開始把大量的產自湖廣的茶葉往陝西傾銷。

由於地理環境的優越以及其他各種因素,導致湖廣的茶葉哪怕是經過長途運輸來到陝西,其價格仍然比陝西本地茶葉便宜很多。所以陝西的商人便不再收購本地茶農的茶葉,反而是當起了二手販子:從湖廣人手裡買入茶葉,然後轉手賣給西北的諸多遊牧民族。

如此一來,湖廣的茶農、商人,以及陝西的商人都發了財。但是本就窮苦的陝西農民,其有限的生髮卻又少了一項,變得更加的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