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鞭法的大力推行,我大明實物稅的比例已經很小了,所以,這點損耗不算大。”

“是的,先生。接下來學生說說第二點,加派。由於一條鞭法簡化了稅種,使得地方上的收入變得清晰,各級官員再想在田賦上上下其手就變得極其困難,所以為了各自官府辦事方便,他們就想出了各種名目的加徵。這裡面,加徵額度最大的便是火耗!”

“好!殿下果然是生而知之者!殿下要知道的是,我大明明面上規定的徵銀火耗大約是百一二,但實際上各級地方官府加在百姓身上的,大約是百十,做得過分的,甚至到了百二十!”

“啊?!”

發出這一聲驚歎的,當然不是朱由棟,而是坐在旁邊的張世澤。

這位歷史本位面上殉國的大明末代英國公,這會兒才只有六歲。雖說生於頂級勳貴之家,從小耳濡目染了許多事情。但咋然聽到熊廷弼和朱由棟用如此淡然的語氣談論各級官府如此加徵。現在的這位英國公世子還是忍不住發出了驚呼。

很是隨意的瞅了一眼張世澤,熊廷弼根本沒有解釋的興趣:“請太孫接著說第三條。”

“是,學生以為,導致百姓實際稅賦比國家收入大得多的原因之三,便是我大明自立國以來,從來就沒有一個單一的,可以全權負責稅賦,類似前宋三司使那樣的部門。戶部收取田賦自然不必說,便是吏部、兵部、禮部、工部甚至刑部,都可以對百姓徵收各種稅賦。這就導致各個部門難以協作不說,而且相互扯皮。導致我大明的稅收機構臃腫而效率低下,並且稅種極為繁多。百姓難以分辨清楚,並且難於應付。”

“啪啪啪~~”熊廷弼在大笑聲中很是用力的鼓起了掌:“哈哈哈哈~~天佑我大明啊!太孫殿下今年不過四歲,就能夠看到如此深刻的層面,臣實在是歎服不已!不過殿下還忘了說第四點。”

“呃……先生要說的,學生大概猜到了。不過孤是太孫啊。”

“啊?也是也是。接下來的第四點臣也不說了。”

第四點是什麼呢?當然是大明朝到現在已經爛到不行的吏治和大面積、全方位的官員腐敗了!只是這個話,朱由棟身為皇太孫怎麼能說出來呢?

————————————————————————————————————————————————

下一章是分析大明的財政問題,當然,本書是小說而不是學術專著,不會講得太深入。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黃仁宇先生的《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每個作者喜歡寫的切入點不同,很多寫明穿的同行都喜歡講政爭、智鬥。但是我的老書友應該能知道,我喜歡從人、錢、糧三個最基礎的東西入手。所以,不得不花點章節寫一些純理論的東西。不喜歡這種方式的書友,直接跳過下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