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2/3頁)
章節報錯
“皇上,自朝廷成立大明皇家銀行以來,這存貸款利率都是在不停變化的。最近這幾年,因為印度的丟失和南洋海貿的斷絕,國家經濟陷入困難。不少存款人都將其在銀行的資金取出,然後拿回家去存放。為了進一步吸納存款,所以去年的存款利率是最高的。活期存款利率達到了2.88%,一年期定期存款為10.08%。因為存款利率高了,所以這貸款利率自然也高。一般而言,我皇家銀行的貸款利率比存款利率要高5個點子……去年,皇家銀行的三年貸款利率是16.1%。
如此高的利率,確實是把錢重新吸引回了銀行。但是也極大的挫傷了百姓貸款的熱情。畢竟這年頭,要找一門每年能夠提供20%以上純利潤的生意可不容易。”
所以說做皇帝的沒有事必躬親還是有一定壞處的:雖然這樣做保護了臣下辦事的積極性。但,這麼高的利率,這會極大的抑制生產和消費啊。
當然,前幾年戰事吃緊,國家要集中所有力量應對歐洲人的入侵。抑制社會的消費與生產,把有限的資金集中在朝廷手裡是應該的。但是現在,確實應該調整了。
“那內閣準備怎麼調整?”
“按照銀行、財政部、稅務部、工商部、重工、輕工等多個部門的協商,臣等一致認為,從今年開始降息,分三次將存貸款利率下調。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到1.5%左右,其他的全部降低至少五個點子。”
“……可以,如果這樣做力度還不夠的話,明年還可以再調。”
“多謝皇上肯定。”
“那,降稅呢?”
“皇上,我大明的農稅、商稅現在基本都是五稅一。內閣的意思,是想把商稅調到六稅一,農稅分兩年調到七稅一。”
中華帝國,歷朝歷代,主要是靠農稅來支撐國家機器。表面上看起來,各朝的皇帝,只要不是太混賬,都很善待農民。一般而言,中華帝國曆代王朝的農稅,都是十五稅一甚至更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十五稅一,是田賦。在田賦之外,中華帝國的農民們還要承擔人頭稅、徭役、兵役以及各種各樣臨時的加徵。而且因為稅種的繁重,往往還會因為胥吏的上下其手,極大的加重農民的負擔。
所以,表面上的十五稅一,真到了執行的時候,往往是三稅一甚至三稅二。而在一些王朝的末期,比如歷史本位面的崇禎朝,更是三稅三甚至三稅四、五了。
而朱由棟執掌下的大明,對農稅的徵收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按土地面積和土地質量徵收。上田每畝五個銀角,中田三個銀角,下田一個銀角。平均下來,基本就是每畝三個銀角的樣子。按照大明一畝土地平均畝產糧食在3石左右,值銀1.5元的水平來計算。每畝三個銀角的稅額,差不多就是五稅一。
第二個特點則是,大明現在的農稅非常單一:就一個田賦,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這樣做的好處極大:農民只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地,就清楚自己每年該繳多少稅。基層公務員工作起來也非常輕鬆,再也不用每年都和農民扯皮了。
由於大明現在完全進入了小冰河期,北方自然災害頻繁,朝廷經常大幅度的免稅甚至給錢賑濟。所以這會兒別看大明朝廷的年入經常在四億上下波動,但是農稅所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小。因此,馬士英說把農稅降到七稅一,朝廷大臣們都沒什麼感覺:左右不過是少了幾百萬而已。若是因此而讓農民們把餘錢拿去存款,或者對工業品進行消費,多的都掙回來了。
但是商稅嘛……
“皇上,臣是這麼想的。先把商稅降下去,刺激民間積極辦廠經商。這廠子多了,人口向城鎮聚集,這城市面積自然就要擴張。到時候建築這一塊的消費就起來了。房子多了,用電需求也會加大,朝廷新獲得的電廠技術也有了用武之地。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