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興的大軍比西夏朝堂預估的時間整整晚了一天一夜。

第四天上午才到達興慶府。

不是行軍慢,而是搶劫了三個部落,擊潰了三波增援的軍隊。

這次基本上沒怎麼出手,只是令人守住炮兵陣地,一輪炮擊。對方增援的人馬就散了。

楊再興就這樣一邊走,一邊炮擊。等到興慶府城外。大家的乾糧沒怎麼吃,都是在各個部落搶的糧食羊肉吃的。

士兵們搶奪的財物上交一半,另外一半屬於自己的。

這也是楊再興想到不久的將來成吉思四處劫掠還能保持軍力旺盛的一個好方法。

當然這種行軍方式在中原不行,會被世人唾棄。

此時的大興府內再次聚集的二十萬人馬。但是卻沒人願意出城作戰,因為都被逃回部落計程車兵描述給驚到了。如今帶兵前來只是做樣子而已。

唯一的城衛軍卻不敢輕易的把防守任務交給各個部落的首領。萬一有人起異心怎麼辦?

楊再興兵臨城下就看到的是一副戒備森嚴,卻無人出戰的場景。

也可以理解,楊再興手下有多少兵馬大家都知道了,不可能長期圍著大興府。只需要拖著讓對方缺糧即可撤兵。

因為疏密院的人已經下令堅壁清野了,不得不說他們立國百年從漢人那邊學習到不少東西。

特別是北宋時期李元從陝西叛變投奔西夏之後教會了西夏人不少漢人的伎倆。

“將軍,不好攻城啊。我們沒準備攻城器械。”

楊再興覺得閔冉的大禮包給他白用了,沒有學會一點帶兵的經驗。

轉身找到牛二柱指著六丈多高的城牆。

“炮彈能打進去嗎?”

牛二柱糾結的看了半天。

“大將軍,能是能。但是必須靠近城牆,但是這樣就處於對方弓箭的射傷範圍了。”

楊再興頷首表示明白。無非就是調整仰角。這樣是打的高,但是打不遠!

“如果搭建高臺呢?大概需要多高在什麼位置搭建?”

牛二柱伸手比劃半天,反正楊再興沒看懂。最後牛二柱指著不遠處的位置。

“三米的高臺在這,五米的高臺在這……”

楊再興看了一會,發現有三米的高臺就夠了,當然越高越好。可是這樣工程量就大了。

“建造四米高臺,上二十門青銅炮,留五門對準城門只要有大軍出來就打,另外五門防備四周。別打到自己人了啊!”

如今紮營在一起,萬一炮彈落在自己營地。那可就玩笑開大了!

數千人一起動手,不到兩個小時就弄出了一個斜坡。

“我請大家看煙花!”

楊再興坐在馬上指著遠處的城牆。

“打一炮!”

《寧夏新志》記載興慶府“城長十八里,東西比南北大一倍。.”所以青銅炮完全打不到內城。畢竟按南北方向算,他長達三里,而青銅炮攻擊的距離只有不到五百米。

但是當開花彈落在城牆後面的時候,將領和士兵們都慌了啊。

這不是神仙手段是什麼。幾百米外隔著城牆打到了城內,還爆炸了!

爆炸才是關鍵,因為髮型的拋石機也可以打幾百米。但是那只是砸到一兩個人。這玩意掉進人群中不是死就是傷,而且是成片的倒下。

確定能打進城內之後,楊再興下令讓炮兵隨意微調角度。這樣每次炮彈落下的位置都不一樣。

城牆內的鬼哭狼嚎。朝堂上也是一片慌亂。

“都是一群廢物,兩萬人打到城牆外都沒人敢出城作戰嗎?”李仁孝感覺心力交瘁。

“大王,臣願出兵拆掉高臺。沒有了高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