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半年時間的消化,殷商朝廷終於將【四年新政】一點點的擺上了正軌,整體已經有了一些雛形。

殷商也將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帶著人族前行。

最明顯的就是朝歌城,得益於守禮軍的快速基建能力,朝歌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了三倍,一座全新的六邊形的朝歌城聳立在中土大地上,取代星火城成為了地球文明下最璀璨的明珠。

朝歌新城以鹿臺閣為中心,向四周擴建,修建了三十六匹馬並行的青石路面——帝辛大道,連線朝歌四門,原來的聯盟大道則成為了帝辛大道南門東側的一個偏門,便於人們進出。

這無疑是一種隱晦的暗示,因為世間再無妖族,只有妖丹人族,所以聯盟二字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聯盟大道自然要從屬於帝辛大道。同時,整個朝歌城按照功能分割槽,劃分了七座裡坊。

鹿臺閣東側,是原來的朝歌皇宮,皇宮中除了龍德殿外,只保留了壽仙宮、後宮以及皇族生活區域,其餘的政務功能區全部挪到了皇宮南面的天樞坊,丞相府、太師府以及六部衙門都座落在天樞坊,可以說,天樞坊基本就代表了整個帝國的中樞。

天樞坊南側則是天權坊,這裡靠近朝歌南側城牆和東側城牆,正中心則是聯盟大道進入朝歌的大門,由聯盟大道一路向南即可到達星火城,除了原朝歌百姓外,因為靠近天樞,這裡也是殷商各個邊關以及州府常駐朝歌辦事處的所在區,規劃了很多的聯絡單位。

天權坊西側則是寬大的帝辛大道,帝辛大道的西側是位於西城牆和南城牆區域的天璇坊,是一個佔地極大的朝歌面積排名第一的坊,居住著朝歌原住民以及一些搬入朝歌的富貴人家。

同樣,在天璇坊北側與帝辛大道西段之間,則是佔地面積第二的瑤光坊,瑤光坊裡是規劃的妖丹族聚集區,一部分願意常住朝歌的妖丹人更喜歡和同族人相處,較長時間裡,妖丹人族和傳統人族會處於一個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瑤光坊和天樞坊之間,有一片大面積的空白區域,則是供御林軍駐紮、訓練的御林大營,這裡位於鹿臺閣南側,緊靠皇宮、天樞坊,基本處於朝歌城中心,帝辛大道直達四門,對於鎮守朝歌的御林軍而言,非常方便。

鹿臺閣北側緊鄰的,則是人族祖廟,供奉著人族歷代人皇。

祖廟北側則是摘星樓,摘星樓北側是新建的功勳大營,平常用於朝廷舉辦的一些大型活動,戰後用於表彰功臣。

摘星樓西面則是聞名天下的帝國遠征軍事學院以及緊鄰學院的學院大營,藉著這次擴建朝歌新城,也都擴建了一倍有餘。

這一次,原本位於朝歌最西面的軍事學院西側,向西擴充套件規劃了一座玉衡坊,用於長居朝歌的軍屬家庭居住,算是部隊和學院分配的房子。

玉衡坊北側則是一個主要構成為外地遷入朝歌的百姓聚集區——開陽坊,開陽坊靠近北面城牆,沿著帝辛大道北門可直達北海。

皇宮的東北側,則是擴大了整整五倍的太學,皇宮的東側則是天璣坊,整個工部以及工部下屬的弒神器研究院、兵器工坊等十七座大型軍用和民用器械工坊都規劃在了天璣坊中,同時工匠的家屬也都一併安置在了天璣坊。

天璣坊東側則是帝辛大道東門,一路向東,可達遊魂關。

天璣坊北側,緊臨太學的,則是一座佔地極大的兵營,兵部大營,主要用於徵兵上來的新兵訓練工作,在兵部大營完成訓練後,會編入七支軍隊中。

朝歌新城的東北角,也就是兵部大營北側,還保留著一片不大的山丘,山丘之中則是弒神器試驗場,集中了鳳凰一族所有的高手,使用了大量的陣法符文用來加固,是工部用來檢驗弒神器的地方。

在歷時半年的規劃以及朝廷各部重組期間,依舊由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