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打造精良的兵器裝備,進一步增強軍事力量。因此,廣陽郡的俊靡城便交由單經和田楷這兩位將領負責鎮守。

從廣陽郡的俊靡出發,前往右北平郡的土垠一帶皆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形。

倘若需要右北平郡的土垠出兵援救其他地方,那麼他們趕赴廣陽郡的俊靡所花費的時間,相較於前往右北平郡的臨渝而言會更快一些。也正因如此,鄒丹才會捨棄距離更近的右北平土垠的部隊,轉而派遣廣陽俊靡的軍隊前來支援。

然而,即便明知右北平郡的臨渝面臨重重困境,但鄒丹仍然執意派出騎兵前去增援,其中緣由其實僅有一條——那便是公孫範與公孫越皆姓公孫!

身為和主公公孫瓚同姓族人,鄒丹又怎能見死不救呢?

倘若此二人最終能夠僥倖存活下來,並在公孫瓚跟前搬弄是非、說三道四,那鄒丹日後可還有好日子過嗎?

畢竟,那些所謂“關係戶”們的風言風語,往往具備著足以摧毀一個外來官員執政生涯的強大力量。公孫瓚又怎會輕易地對自家親戚心生懷疑,反倒去信任鄒丹這樣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外人呢?

,!

要知道,即便是雄才大略如曹操這般人物,在其早期發展階段,也是極為倚重曹氏與夏侯氏等自家族人的力量。只有當這些親族之人近乎全部戰死沙場之後,曹操才開始起用那些外姓將領來支撐自己的霸業。相比之下,公孫瓚又怎能例外呢?

畢竟自古以來,就從未有過能夠永坐江山的帝王,但卻存在著綿延不絕、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

而那鄒氏一族,在廣袤的幽州之地雖算不上是什麼名門望族,但也還算得上有些許地位。哪怕他們不幸失去了右北平臨渝這一重要城池,也完全可以將責任盡數推到公孫越和公孫範等人的身上。大不了就是辭去官職,瀟灑地揮一揮衣袖,轉身離去罷了。

再說這鄒丹本人,亦是幽州地界小有名氣計程車人。若公孫瓚真要對其痛下殺手,僅僅只是因為他丟失了右北平臨渝這塊地盤,那麼公孫瓚無疑將會背上一個草菅人命、不顧賢士之名的惡名。

如此一來,恐怕就連他一直苦心經營的聲譽都會受到極大影響。所以,除非公孫瓚已經不在乎自身的名望,決意徹底和世家階層對立,否則他決然不可能輕易地因這點事情便斬殺鄒丹。

單經帶著廣陽俊靡勻出來的一支部隊踏上了支援右北平臨渝的路程。當部隊逐漸遠去的時候,在深山密林中的管亥露出了興奮的神情。

:()漢末黃巾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