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純屬虛構,歷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貴族與平民之間的教育存在著天壤之別。對於貴族而言,他們始終以家族利益為重,凡事都圍繞著家族展開,其次才考慮自身得失。貴族對於普通百姓的態度,則將其視為如同牛馬一般微不足道的存在,甚至寧願捨棄這些百姓,也絕不允許自己遭受絲毫損傷。
百姓對子女的教育往往是這樣的:“孩子啊,咱們家境貧寒,在外千萬不要招惹是非。”因為他們所經歷的閱歷,才深知無權無勢的無奈,只能教導孩子們謹小慎微地生活。
此時的曹操正忙著收攏四處潰散計程車兵,並耐心等待自家將領們的到來。當夏侯惇等一眾得力干將現身之後,他終於放下心來,毫不猶豫地率領眾人直奔洛陽方向前進。
這一趟外出雖然未能成功搶奪到董卓所掠奪的寶貴物資,不免有些遺憾,但只要回到兗州,他便可藉助家族的力量精心策劃一番宣傳造勢活動。經過巧妙的包裝和宣揚,一個忠心耿耿、扞衛漢室江山的光輝形象將會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如此一來,他曹操便能依靠這份崇高的聲譽吸引眾多世家子弟慕名而來,心甘情願地向他宣誓效忠。
畢竟當下尚處於亂世之初,局勢尚未明朗化,諸多世家子弟仍持觀望態度。究竟是去是留,全取決於各個諸侯能否展現出足夠的實力與魅力,贏得他們的真心擁戴。
洛陽。
曾經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大都市,如今已變得破敗不堪、滿目瘡痍。熊熊烈火肆虐過後留下的焦黑痕跡觸目驚心,令人不禁為之唏噓動容。
那昔日金碧輝煌的樓閣豪宅,此刻也只剩下斷壁殘垣;寬闊平坦的街道被燒成一片廢墟,瀰漫著嗆人的煙塵和燒焦的氣味。無數得以苟且的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他們望著這片被毀壞殆盡的家園,眼中滿是絕望與哀傷。
而造成這一切慘狀的罪魁禍首——董卓,他竟敢喪心病狂地實施焚城之舉!這種滅絕人性的行為簡直天理不容,枉為人父,更枉為人子!人們紛紛對其口誅筆伐,咒罵聲不絕於耳。
就在這座城市陷入無盡悲傷之時,各路諸侯組成的聯軍陸陸續續地進駐了洛陽。他們也算是初來乍到,看到眼前這般景象,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然而,這些諸侯們並未將全部精力放在如何重建這座城市上,反而忙著舉辦一場又一場的宴會。宴會上,眾人談論最多的話題便是曹操是否能夠活著回到洛陽。
時光荏苒,終於有一天,曹操帶著一支看上去猶如拾荒者般狼狽的隊伍緩緩歸來。這支隊伍中計程車兵們個個衣衫襤褸,面容憔悴,身上還揹著各式各樣破舊的行囊,彷彿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大劫。
見到曹操如此落魄的模樣,有些諸侯不禁面露擔憂之色,心中暗自為他感到心疼。但與此同時,以袁術為首的另外幾位諸侯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們臉上掛著幸災樂禍的笑容,心中暗暗竊喜。
想當初,曹操曾毫不留情地嘲諷他們“豎子不足為謀”,如今看到曹操這般狼狽,袁術等人覺得總算出了一口惡氣。若不是礙於情面,袁術恐怕早就忍不住出言譏諷了。
相比之下,袁紹倒是展現出了身為盟主應有的風範。他一臉關切地迎上前去,像個老大哥一樣輕輕拍了拍曹操的肩膀以示安慰,並向袁術投去一道嚴厲且憤怒的目光。
面對袁紹的斥責,袁術雖然勉強收斂了自己那比 ak 步槍還難以壓制住的上揚嘴角,但心底裡依然充滿了不服氣。
袁紹和袁術這兩位正當盛年的豪傑,對於族中那些整日裡對他們指手畫腳、評頭論足的老傢伙們早就心生厭倦到了極點。袁術心裡跟明鏡兒似的,清楚袁紹那點小心思,但他之所以選擇不揭穿,無非也就是出於同樣的緣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