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792—前1750)一統天下(9)
亞述的沙姆西阿達德王朝出身阿摩利部落,他們的祖先和巴比倫漢穆臘比王朝同出一源。《亞述王表》給出17位最早的祖先並指明他們住在帳篷中。很顯然,這是些阿摩利人在遊牧時期的早期酋長。從沙姆西阿達德的祖父亞斯庫爾埃勒開始,這支阿摩利人在兩河流域北部定居下來。該王的名字見於迪亞拉地區的一個城(Zaralulu),表明迪亞拉地區是該王朝早期的移居地區。在他的兒子伊拉卡波卡布為王時,該部落的重點又轉向幼發拉底河岸的馬瑞地區,與當地的阿摩利王朝的王亞吉德林爭奪霸權,他曾一度攻佔重鎮簇波如。與此同時,他的大兒子阿米奴仍在迪亞拉地區和當地的霸主、埃什嫩那王伊巴勒皮埃勒第一以及其他酋長國互爭霸權。阿米奴一度曾攻佔重鎮沙杜普。兩年後,埃什嫩那新王、年輕有為的伊皮可阿達德第二登上王座。新王在其元年即向阿米奴展開進攻,卻沒有取勝。兩年後,伊皮可阿達德終於把阿米奴從迪地拉地區驅走。阿米奴可能退回王朝設在阿淑爾城附近的首都埃卡拉圖城。阿米奴和他的弟弟雄才大略的沙姆西阿達德和其父伊拉卡波卡布分別在廣大亞述地區的三個部分作戰,表明這支阿摩利人在本地區的各部中勢力最強。伊拉卡波卡布在西線與馬瑞王國作戰,阿米奴在東南地區與埃什嫩那作戰,沙姆西阿達德則在北部哈布林三角形地區重鎮舒巴特恩利勒駐守。阿米奴死於其父之前,在位約20年。十年後伊拉卡波卡布也死去。
沙姆西阿達德繼位時,馬瑞城的亞赫頓林已征服了幼發拉底河地區並向哈布林上游挺進。在底格里斯河方面,埃什嫩那已統一了迪亞拉地區,也企圖向上遊亞述地區擴張。在他的第二年,扎格羅斯山地區的部落魯魯人進竄到首都舒巴特恩利勒附近,並給沙姆亞阿達德以重創。以後約十年時間,由於文獻殘破,不知他的活動如何。據數百年後編成的《亞述王表》,他由於失敗曾前去巴比倫求援兵。他從巴比倫率兵北上,開始了東山再起。首先,他佔據了阿淑爾城附近的埃卡拉圖,以此為首都。經過三年的發展,他率部入主阿淑爾、廢黜古亞述王朝末王埃瑞舒,自任為阿淑爾城公侯,並把阿淑爾作為自己的宗教首都。從入主阿淑爾算起,他在位33年。得到古城統治權後,沙姆西阿達德聲威大震,亞述地區各小邦望風納降。亞述大軍直逼宿敵馬瑞城下。馬瑞王亞赫頓林在和沙姆西阿達德爭霸的頭幾年,還略佔上風。馬瑞軍曾燒燬了亞述的莊稼,擊敗沙姆西阿達德,攻佔首都舒巴特恩利勒北面的重鎮那旮爾。然而,謀略過人的亞述王成功地反敗為勝。在名年官阿塔奴之年,他一舉擊敗亞赫頓林和他的12個同盟,取得霸權。不久,馬瑞王的兒子蘇穆亞曼乘其父敗歸,奪取了王位。新王僅在位三年。馬瑞的臣民迫於沙姆西阿達德的軍事壓力和新王的昏亂,殺死蘇穆亞曼,把馬瑞城獻給亞述王。沙姆西阿達德任命其軟弱無能的次子亞斯馬赫阿杜為馬瑞總督,統治幼發拉底河地區;又命精明強幹的大兒子伊什美達幹為舊都埃卡拉圖和阿淑爾總督,治理底格里斯河地區。自己則坐鎮舒巴特恩利勒,保護北方邊境。這樣,兩河之間的廣大領土第一次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各國都稱沙姆西阿達德為埃卡拉圖王,他自己則稱為阿淑爾城的公侯和天下之王。由於他的領土和後來亞述國家一致並繼承古亞述的王統,我們也稱他為亞述王。沙馬什阿達德的埃卡拉圖王朝在亞述地區的崛起,阻止了埃什嫩那向北擴張的野心。埃什嫩那王達杜沙曾企圖和巴比倫的漢穆臘比聯合擊敗亞述,但同出身於阿摩利家族的漢穆臘比和沙姆西阿達德互訂君子協定,互相支援,分別在南北各自發展自己的勢力。為了結好漢穆臘比,亞述王后曾訪問巴比倫並把馬瑞下游的瀝青產地送給巴比倫。達杜沙和沙姆西阿達德曾發生一次戰爭,據埃什嫩那的年名說: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