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諸葛家可是一直都是有這麼多的田地?”

“不是,是一些百姓家裡遇到了難事,所以把土地賣給了我們,但是我們都是按照市場價收購,絕對沒有豪取搶奪!”

呂方揮揮手繼續說道:

“你不要緊張,我不是來問責的,我且問你,對於你家的佃農,你收幾成佃租?”

“五成!”

這個時代,老百姓的賦稅是很重的,除了田稅外,還有人頭稅,勞役等其他的苛捐雜稅。

漢朝的田稅其實是不重的,漢制規定,十五稅一,然而實際上只需要繳納一半三十稅一,直白地說就是,如果一個農民收割了一百石穀子,他只需要繳納三石多一點的稅。

從西漢初開始,法令就規定,百姓不分男女,從十五歲到五十六歲期間,每人每年須向國家納錢一“算”(一算是一百二十錢),稱“算賦”。

而且漢朝未成年的兒童也需要交稅,他們的人口稅叫做“口錢”。從三歲起徵,直到十四歲,每人每年交納二十錢,漢武帝時又增加了三錢,成為了二十三錢。

由於繁重的人口稅,所以漢朝時常會出現“生子輒殺”的慘劇。

漢樂府詩中“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的詩句。這首詩就是當時漢朝百姓痛斥沉重兵役的句子,漢朝兵役制度,有兩類一類是親自服役的叫“踐更”,一類是出錢僱人代役,稱為“過更”,這代役錢就是“更賦”。

耕賦簡直就是百姓無法承受的負擔,漢制規定每月要出三百錢,一年就是三千六百錢,所以“踐耕”的多是貧苦農民。

根據王莽所說:漢室的“更賦”,連病人和身材矮小不適宜服役的侏儒也要交納,可見當時制度的嚴格。

漢朝的田稅確實很低,但是僅僅是田稅低,其他賦稅和徭役依舊非常沉重。

當然這是那些有地的百姓,沒有地的百姓就只能當佃農,而那些世家豪強對於佃農是要收田租的,有些世家黑一點的,甚至田租能收到七成!

“子瑜,你想過一個問題嗎?”

“如果是有地的百姓,豐收之年,省吃儉用,這一年年的還能勉強支撐下去,但是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只能買地支撐了!”

“但是那些沒有地的百姓呢?”

“他們遇到災禍,如何辦?”

“一家兩家的,他們可能賣兒賣女,或者死在無人的角落,對我們大漢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人要是多了呢?”

“百萬,千萬呢?”

“他們會乖乖的等死嗎?”

你中意我嗎?

:()三國:開局送靈帝一頂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