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得麟兒陳氏喜慶 追往事蕭沈艱難(甲)(第1/12頁)
章節報錯
一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中秋節前十日,陳懿生於江東吳興郡之長城縣。陳氏乃長城大族,陳懿之父陳喆,表字長仁,即此時長城陳氏之家主。
那長城縣位於太湖南岸,載籍有云:晉穆帝永和中,潯陽陶淵明外祖江夏孟嘉為令,為御海盜自嘉興、海鹽二縣登陸進襲,孟率全縣百姓,於縣南筑長城以阻之,時人皆謂為始皇帝之舉。彼書中又道:東晉長城縣,今浙江長興也,本名由拳,北界義興,自義興而北,經雲陽、破崗瀆、方山埭,即可至都,抵京邑二縣——丹陽之建康與秣陵(作者按:由拳乃嘉興原名,非東晉長城縣)。
築長城擋海盜不可信,正如長城也擋不住匈奴,孟嘉一代名士,不當無知若斯,且其外孫陶淵明之《故徵西長史江夏孟府君傳》中,亦不載此事。據時人——出身東晉南朝四大僑姓,即王謝袁蕭: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之一,名士陳郡袁山松《吳興聞見錄》:長城縣北瀕太湖,縣北有長堤,長數里;土人傳言,皆以為是江夏孟嘉為令時,率縣民所建,號為長城,縣名由此而來。如此則差強可信,畢竟袁在晉末曾任吳興鄰郡吳國內史,且博聞多識,當知左近掌故。
入晉之後,九品分流,士庶天隔。門第高華者,大抵引前代名人為先祖,如徐州士族琅琊王氏,引秦將王賁、王離——鉅鹿之戰中,雙雙敗於項羽之滅楚秦將王翦之二子——為先祖,而自稱前漢名臣王吉子陽之後。徐州另一士族蘭陵蕭氏,則引漢相國蕭何為先祖,而稱漢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蕭望之之後。江東豪門吳郡張氏,則自稱漢留侯張良之後。長城陳氏雖非士族,亦江東豪門大族,初自稱楚隱王陳勝之後,後以陳勝終不勝,又自稱潁川陳仲弓之後。如此等等,皆不知可信否。
潁川陳仲弓即陳寔,仲弓其字,漢末名士,即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門客編寫,及向文人約稿而成之《世說新語》(作者按:此書本名《世說新書》,稱新書者,西漢劉向已有《世說》一書,故名之為《世說新書》。據現代學者考證,此類文人之中,當有陳郡袁淑、東海鮑照等,袁當時或亦是劉義慶江州刺史屬僚,但非門客;大詩人鮑照則因出身寒門,雖終而有義慶騎兵參軍之授,初當為門客)中常見之陳太丘,稱陳太丘,是因其曾任太丘長。太丘長即太丘縣長。按兩漢制度,萬戶以上縣為大縣,長官稱令;不足萬戶為小縣,長官稱長,故太丘為小縣。
長城亦小縣,自晉至此時——南朝宋大明年間,江東吳興郡之此縣,始終未滿萬戶,而蔭戶即隱沒人口,則日益增長,遂使在籍編戶越來越少。蔭戶本是編戶,或因貧困不能償債出賣耕地,或因租稅雜調過重逃離故土,失地之後,不得已佃耕本鄉地主之土,或背井離鄉,至謀生較易之地佃耕,皆不復於朝廷戶籍上自成一戶,而是隸籍於地主之家,故稱佃客,實際便是農奴。
自兩晉之際中原喪亂,江東所稱諸傖之黃河流域北人蜂擁南下,渡江麇集江左,此輩本是流民而客居——除部分由中原大族流民帥統領南來,一路皆有組織,可堪為兵,遂為建康晉廷倚為長城,被安置於都城所在丹陽郡東南之故吳毗陵典農都尉屯田區,且特設一郡即晉陵郡,諸如晉元帝之徐州鄉黨劉隗之彭城劉氏宗族,與徐州另一大族蘭陵蕭氏之宗族,皆為晉廷安置於晉陵,彭城劉氏在丹徒縣,蘭陵蕭氏在武進縣——除此輩之外,其餘北來無組織復門第低微之庶人流民,大抵淪為江東大族之佃客。晉廷為籠絡與自身同為流亡者的北來流民,而特於原有錄名非流民之本地自耕農的黃籍之外,另立白籍,以原籍登記其戶口,表明其客居身份。但因晉廷手中惟晉陵一郡之土地,承故吳毗陵典農都尉地為官有,而此孫吳之官府屯田區,乃多山土緊貧瘠之地,故雖在江東人口稠密之區,至漢末尚是榛莽,遂為孫權闢為屯區,江東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