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國危弱女作質 天下亂強梁橫行(丁)(第4/8頁)
章節報錯
皇室亦有例子,即唐玄宗納兒媳楊玉環為妃。至於妻後母,唐高宗納其父之妾武才人,亦即後來成為高宗皇后的武則天,便是例子。不過李唐王室這種收媳、妻後母之事,有可能是草原遺風。按陳寅恪言,李唐先世,或本為胡人。
草原上此類事常發生,只是體現為古代遊牧民不重昭穆輩分,不重昭穆輩分,是他們體現出來的一種遊牧社會的現實狀態,亦即真實情況,但不重昭穆輩分,絕不是古代遊牧民妻後母、收兒媳的原因!按現代人類學,只怕所有的原始人都是一樣,不獨遊牧民如此,農人未必不是一樣。而那時候,民族是尚未形成的,民族是文明化以後才有的!妻後母與收兒媳,無疑和野獸無異,按照文明人類的標準,尚不能算真正的人類,又哪有民族可言!民族是文明化了以後,因為民族文化逐漸形成,民族才慢慢形成,才產生出多種多樣的民族。但原本世界各地的原始人,只要不是不同物種,並無差別可言!
當然,原始人不是不講倫常次序,而是人的意識——作為萬物之靈長的那種高階的文明物種的,區別於任何動物的人類的自我意識,也可以叫作人類作為一個物種,自行決定不同於其他動物的一種個性,即講究人倫次序的觀念,還沒有產生,所以根本就不懂得倫常次序。
至於什麼是真正的人類,也就是最初的人類文明所造成的,不同於動物如螞蟻、蜜蜂、猴群等等的社會那種意義上的文明人,或以自覺的生產為標誌,比如說耕作、捕魚,皆涉及製造工具和生產計劃,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於是人類和動物區分開了。但高階動物也一樣擁有知識,或者用斯賓格勒在其名著《西方的沒落》一書中所用的概念,叫作“醒覺意識”,高階動物如哺乳類和鳥類,無疑擁有無異於人類的醒覺意識!而斯賓格勒甚至把醒覺意識,看作是生命也就是所有生物普遍擁有的東西,無論是動物、植物,都通通具備。而高階動物如黑猩猩,甚至懂得製造簡單的工具。至於利用工具,高階動物都會。所以人類和動物在製造、利用工具上,只有程度不同而已!知識上呢,則只怕要到文明化也就是進入階級社會之後,人類的知識量和知識水平,才超過動物。至於信仰,動物只怕比人類更虔誠,因為毫無疑問,動物都服膺天道,只有人類,以人之道為道!所以信仰更不能作為人類和動物的區別。
所以什麼是真正的人類,正如什麼是愛,只怕永遠都不會有定論。因為人類不是固定已成的,而是時時在變化中,也許只有這一點,才是人類和動物唯一的不同!因為動物哪怕過了幾十代,也還是同樣無甚變化,而人類只要經過一兩代,甚至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也會有許多不同,無論觀念、氣質等等許多方面。因為人類社會具有極強的時代性,所以時代精神是經常變化的,因此不同世代的人之間,都會因此而產生出不同。
而在人類無疑已經脫離了那種與野獸無別的無知無識階段之後,在古代遊牧民中,還存在妻後母、收兒媳,除了人類作為一種生物,天然有的儲存自身,進而以繁衍後代為要務的生物本能之外,另外一個原因,無疑是經濟上的,基於古代依賴人力從事生產的必要性,和進入父系社會之後,家族以女性、兒童為家族私產之故。所以家族之中有已婚男子死去,其子弟父兄,不欲青年喪夫之家族娶了進門的女子,無論是後母、兒媳還是兄嫂、弟媳婦,為防止她攜幼兒改嫁,造成家中人口流失,尤其她本人是個壯勞力,其夫家更不想失去她,因為那樣不但不利於人口繁衍,也不利於經濟生產。)
當年什翼犍之叔攻殺王兄之後,一方面出於草原報嫂慣例,另一方面也垂涎寡嫂美色,便欲將之與王位一併篡奪。獨孤氏自幼讀書,信奉中原禮教倫常,自是堅決不允。且獨孤氏含恨在心,後遂與不仁不義的小叔子虛與委蛇,趁其不備,伺機以毒酒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