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層層測試的護衛總共也只有90幾人,此次出征,楊帆選了五十人由王孝傑帶著一同前去。

看著這群雄赳赳,氣昂昂的侍衛,楊帆豪氣頓生,朗聲道:“出發!”

踏著整齊的步伐,眾護衛轉身大步簇擁著楊帆往駿揚坊行去。

如果說這些人屬於楊帆的貼身侍衛,那麼駿揚坊中剛訓練成型的500名新兵蛋子則充當楊帆的近衛軍。

此次征戰,則是對這群新兵蛋子血與火的考驗。

當然,這群新兵並不是保護糧草安全的絕對主力。

因為還有一支3000人左右的右衛大軍等待楊帆去接收。

說到右衛,就得提到唐朝的軍制。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府兵制,這是一種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的兵農和一、寓兵於農的軍制。

府兵制把天下各地設定軍衙若干,各軍衙的府兵由各地軍府從所在州縣的農民中挑選。

年滿十六入役、五十免役,農忙在家生產、農閒時訓練。

府兵服役時需要到輪流番上,其實就是輪流參與京畿的保衛任務,參與保衛工作的人府兵能夠減免賦稅。

而府兵則由軍衙管轄,不過軍衙只是管理府兵的日常訓練, 既不能統領府兵,也沒有戰時指揮權。

每個軍衙的府兵,由十六衛大將軍統領,而大唐十六衛,既是衛戍京域的禁兵, 又是統領天下府兵的直接領導機構。

唐朝十六衛遙領天下654個折衝府,居中御外保衛京城。

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十六衛大將軍對天下軍府只是遙領,並不具備真正的戰時指揮權。

一旦發生戰爭,戰時指揮權在皇帝選定的行軍大總管手上。

此次出征,侯君集就被任命為行軍大總管,坐陣中軍,而太子李承乾就在中軍督戰,也可以說是在刷戰功。

而十六衛,左右二衛的地位略高,因為這是兩支掌宮禁戍衛的部隊,是精銳中的精銳!

右衛大營,褒國公、右衛大將軍段志玄端坐帥位,面無表情,根本看不出他在想什麼。

楊帆站於堂中,心裡有些打鼓,也不知道這傢伙會不會刁難。

雖然這人上次栽在了自己手上,但這些身經百戰的名將,哪一個不是心思深沉、狠辣無情之輩。

如果他想在經營多年的右衛軍做一些手腳,還真有些麻煩。

但楊帆卻不得不來要這一支軍隊,雖然只是右衛的一個大營,但也是一隻不可或缺的力量。

糧草作為戰爭的力量源泉,不能有絲毫的差錯。

而右衛是十六衛中的精銳之一,一般朝廷出征都是在左右衛、左右武衛之中選擇。

此次左衛大將軍侯君集帶走了左衛軍和左武衛軍作為前鋒。

顯然,李二陛下對吐蕃的二十萬大軍極為忌憚,而右衛軍右威衛軍則負責拱衛京城。

此次押運糧草,楊帆屬於第一次出征,李世民為了以防萬一,直接抽掉了最精銳的右衛配合楊帆。

本來這支部隊的一個營應該在楊帆與段志玄比鬥勝利以後才能接手的。

看了看案几上聖旨,又抬頭望了望楊帆,段玄志語氣冰冷的問道:“既然陛下有旨,本將一定配合,只是右衛軍卒向來只佩服強者,你如果指揮不動,可不要怪本將故意刁難。”

“將軍讓人帶某前去便是,何必多言?”楊帆不卑不亢的說道。

這傢伙顯然是想刁難自己,大敵當前,只能一致對外,不能義氣用事。

哼,讓這傢伙再蹦躂幾天。

第二百九十七章 戰火將起依依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