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致富先修路(第3/4頁)
章節報錯
抓住機會開口道:“孤來駿揚坊的時候,從長安城出來的京畿道在人行馬踏之下泥濘不堪,而到了駿揚坊的這一段路卻是平坦如一。”
“所以孤想讓忠義侯把水泥的配方賣給孤,多少錢侯爺開個價。”
也許他自己都沒有發覺,作為堂堂的太子殿下,居然會為臣子的一句話而心潮起伏,甚至小心翼翼。
看著一臉期盼的李承乾,根本沒有原來太子殿下的高高在上,楊帆若有所思,呷了一口茶水後,問道:
“太子殿下想要買水泥的配方,就是為了修整官道麼?”
李承乾整理了一下思緒,肅容道:“大唐在父皇的勵精圖治下,如今四海昇平,百姓安定。”
“但大唐的疆域與日俱增,像現在的西南都護府,從邊疆到長安城,訊息傳遞的時間就需要旬月。”
“如果是運送貨物,那則需要更多的時間,這對於穩定大唐在吐蕃的統治是極其不利的。”
“孤甚至可以亳不客氣的說,如果沒有改變這種現狀,忠義侯對於的策略應該也不能夠很好的實施,因為吐蕃不太遠了,大唐的控制力太差。”
頗感意外的看了李承乾一眼,楊帆真沒想到這個軟弱的太子殿下居然有如此見識。
當初楊帆也跟吳王李恪說過自己的想法。
既然要在吐蕃那邊建廠、建交易中心,當然要把路面拓寬、整平。
楊帆從來沒有想過能夠修一條水泥大道通往吐蕃,因為他知道這個工程實在太巨大了。
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絕對是天文數字,畢竟大唐可沒有像後世那樣現代機器。
以大唐的生產力和工業基礎,還沒有達到機械化的地步。
楊帆當然不可能讓這個時代大步跨越,一旦步子邁得太大,直接推行機械化,可能會扯到蛋。
不過,既然李承乾提出來了,楊帆也沒必要藏著掖著:“殿下的想法與我當初的想法不謀而合,只是實施起來有些困難。”
李承乾沒想到楊帆居然與他有相同的想法,頓時欣喜若狂。
要知道楊帆這小子做事隨心所欲,卻也不是一個喜歡湖弄人的傢伙。
能夠與父皇誇讚的宰輔之才想到一塊兒,就說明自己的想法沒有錯。
於是李承乾急切地問道:“是不是水泥生產很困難,若是如此,孤會加派人手,只要忠義侯肯把生產工藝賣給孤。”
楊帆擺了擺手道:“殿下莫要著急,其實水泥的生產工藝直接送給殿下也無不可,而且水泥的生產工藝很簡單,隨便建一個作坊都能夠完成。”
“只是從長安城到吐蕃何止千里,不說要花費的物力,這麼多勞工也不可能籌齊。”
聞言,李承乾愣住了!
是啊!
從長安城到吐蕃原來的都城邏些城,有五、六千里的路程。
即使人走到那兒,都需要好幾年時間,更不用說一些地方還要開山挖路。
看來是自己想的太美好了。
頓時,本來神采奕奕的李承乾一下子變得有些頹廢。
好不容易能夠想出一個好點子,卻根本不能實施,怎能不讓他失望。
李承乾的這副模樣反倒讓楊帆有些不忍心起來。
其實李承乾這樣的想法是極好的。
要想富先修路,在哪個時代都是通用,可惜缺少人!
說到‘人’時,楊帆腦中一道閃電掠過,好像抓住了什麼東西。
大唐真的缺少人麼?
其實不然。
大唐的百姓除了種莊稼就是服兵役,剩下的時間,有七、八個月的時間根本事幹。
如果把這些人和七八個月時間合理利用起來,絕對能夠創造一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