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深以為然,點頭贊同。

隨即楊帆繼續說道:“如今大唐比漢朝更興盛、更繁榮,但卻甚少有這樣的高風亮節之輩,甚至很多人卑躬屈膝,腰桿子直不起來,例如上次遇見的歐陽率更。”

李世民見楊帆又扯到了歐陽詢的身上,皺著眉頭問道:“為何汝對歐陽率更如此不喜?上次他都被汝氣得在床上躺了半月有餘。”

楊帆憋了憋嘴,說道:“微臣的話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而是根本就看不起這一類人,仁者愛人,人恆愛之,頂天立地者,人恆敬之!”

李世民對楊帆的話顯然有些不贊同,幫襯道:“怎麼說歐陽率更也是名滿天下的大儒,作為後輩,豈能隨意說他的不是?”

楊帆有些無語,心說,自己哪是單獨對歐陽詢不滿,而是對提出和親的所有人都不滿,只是不能明著說出來。

既然李世民要攤到個人頭上,楊帆當然也不虛,開口反駁道:“名氣高、歲數大就能胡言亂語麼,一個人如果做人毫無氣節,如何讓人尊敬,即使才華再高,也是如浮雲一般漂浮。”

李世民倒也沒有生氣:“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大唐也算國安民定,張騫之類的事很難出現,而歐陽率更教書育人,一門心思撲在學問上,對大唐也是諾大的貢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微臣沒有否認這些老前輩的學問和貢獻,但是這種人毫無氣節,自己又是個軟骨頭,教書育人想來也培養不出有氣節的學生,恐有誤人子弟之嫌!”楊帆不以為然,鄙視地說道。

顯然,楊帆話裡有話,若有所指,作為人精的李世民當然能聽出來。

只是沒想到楊帆會有如此大的怨氣,於是喝斥道:“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如此陰陽怪氣繞來繞去,汝以為朕是昏聵無能的君王?”

“微臣想說的是,極個別人無氣節是小,但如果影響到他人或者對朝廷大事指手畫腳就讓人看不起了,人一旦無氣節,會讓國也無氣節?”楊帆渾然不懼。

李世民詫異地道:“國家也有氣節麼?那一個國家怎麼才算有氣節?”

繞了一大圈,終於問到了點子上,楊帆暗暗鬆了一口氣。

楊帆緩緩站起身來,雙手背於身後,裝逼地踱步走來走去,說道:“國之氣節就是氣節最淋漓盡致的體現,也是個人氣節的昇華,微臣歸納為: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