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講,簡在帝心說明你已經入了皇帝的法眼!

“陛下難道就這麼缺錢麼?”楊帆不太理解,甚至有些疑惑。

這不是貞觀盛世麼,怎麼獻上琉璃的利潤就簡在帝心了。

李二陛下雖然霸道,但這也算是一代名君,並不像是那種見錢眼開的人。

李績撫須一笑,若有所指:“陛下不是隋煬帝,可心中卻總是想幹一件隋煬帝一輩子也沒幹成的大事,這件大事可是需要很多錢的!”

腦中一轉,楊帆瞬間明白了。

“東征高句麗!”

李績微微領首:“孺子可教!”

楊帆皺著眉頭,搞不明白李績為什麼在這時候談起國家大事,甚至不惜直接出言提點。

像東征高句麗這種大事應該屬於朝廷機要,以李績的謹慎應該不會犯如此低階的錯誤。

因為李績很少摻合朝中儲君的站隊問題,平素也很懂得明哲保身。

一般人想要得到他的指點,是一件很難的事。

楊帆當然不相信自己來拜個年,與李思文稱兄道弟,李績就把自己當成吐露心思的心腹。

當然,李二陛下想要東征高句麗,楊帆是清楚的。

原本歷史上也確確實實發生,但東征高句麗應該還要好多年以後才會進行。

如今李二陛下居然如此著急,難道因為自己的到來發生了什麼變數?

可現在大唐的邊境並不穩定。

吐蕃、高昌等國那可是蠢蠢欲動,如果貿然出兵,這些國家可能會趁火打劫。

以李世民的能力,他不可能看不出這些問題。

楊帆手指下意識的叩擊著案几,眼睛微微眯起,不知不覺陷入了思緒之中。

隋朝在楊堅的統治之下盛極一時,但是在隋煬帝楊廣稱帝之後短短十幾年便土崩瓦解、灰飛煙滅,確實很讓人難以理解。

隋朝的覆滅,與楊廣開運河、修宮殿、重徭役不無關係。

這些舉措把隋朝的家底都敗光了,可這些都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因為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楊廣三徵高句麗的失敗,這直接將大隋王朝給葬送。

三徵高句麗不僅集全國之力籌備的物資,而且每次勞民傷財徵調近300萬人為東征後勤做保障。

在總人口只有幾千萬的古代,一次徵調幾百萬人打一場仗,人吃馬嚼就是一大筆的開銷。

最扯淡的是,最後還打不贏,百萬人戰死沙場。

甚至戰死將士的屍骨還被高句麗築成了一座京觀。

百萬漢家男兒倒在了冰天雪地的遼東地界,哪怕改朝換代,也不能磨滅那一份牽掛與恥辱。

中原無論男女老少,誰不想把這筆賬給討回來!

京觀百萬英魂便在遙遠的東北不斷地嘶吼、召喚。

身既死矣,歸葬山陽。

山何巍巍,天何蒼蒼。

山有木兮國有殤。

魂兮歸來,以瞻河山。

身既歿矣,歸葬大川。

生即渺渺,死亦茫茫。

何所樂兮何所傷。

魂兮歸來,莫戀他鄉。

身既沒矣,歸葬南瞻。

風何肅肅,水何宕宕。

天為廬兮地為床。

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身既滅矣,歸葬四方。

春亦青青,秋也黃黃。

息干戈兮刀劍藏,

魂兮歸來,永守親族。

《封常清謝死表聞》的魂兮歸來很好的表達了漢家男兒的意願。

當然,漢家兒郎並沒有讓這些英魂久等。

李二陛下稱帝沒多久